NGUYEN PHAN CHANH (1892-1984)
Tholance-Lorenzi 私人收藏
阮潘正

槟榔小贩

细节
阮潘正
槟榔小贩
水墨 粉彩 绢布
1931年作
款识:阮潘正 (左上)
来源
现藏者之家属直接购自艺术家本人

登入
浏览状况报告

拍品专文

阮潘正的早期作品在1931-1932期间备受注目、广泛报导及收藏,更被视为越南画作中的佼佼者,甚至是该国艺术圈的象徵。他以细緻墨色填满丝质画布的作品,受多位法国着名藏家收藏,包括Sir Massé、 Dr Montel 、 Sir Morax还有本作品《槟榔小贩》(Lot 15) 的首位买家Résident Auguste Tholance。 阮潘正于1892年7月21日出生于越南中部河静省。自小受儒家学者父亲教导,在父亲逝世后,他靠一边帮忙母亲到市场卖画,一边出售即席临摹照片的收入维生。他随后于1922年转往教授中文写作,一年后自顺化教育学院毕业,并于当地的小学任教。他是印度支那艺术学院(现今越南艺术大学德前身)首批学生中,唯一一位来自越南中部的学生。早于1928年,阮潘正设计的邮票成为法属中南半岛的首枚邮票。同期,在维特.塔迪及Nam Son 鼓励下,他开始鑽研丝质绘画。丝质绘画的最大挑战在于,当上了水粉及墨色的丝绢 一旦落到厚纸上,便无法再做修改。这特殊技法,连同画漆用色的技巧,成为越南艺术家对国际艺坛的两大贡献,而阮潘正则是众多从事丝质绘画的艺术家当中最受注目的一位。 阮潘正39岁时,在离开河内艺术学院一年后完成《槟榔小贩》。 他的得意门生包括黎谱、梅忠恕、黎文第和阮祥叁,之后却因年龄差距,在艺术创作上分各自发展出不同的天空:当年轻一辈都往当时有世界中心之称的巴黎发展,阮潘正的生活和艺术则仍以越南的人民和土地为中心。 《槟榔小贩》充份展现阮潘正的绘画天份。他透过画作描绘越南平民简单且轻鬆的生活,如市民在做小买卖或一些日常琐事。观者不妨把其日记的节录连同画作一起细细品味: 「我常在日出时份沿着河道慢走,到外面开始作画的一天。有一次,我在途中遇到一个正在河边洗菜的小女孩。她的白衬衫、黑长裤在清晨的雾气之间变得若隐若现,那真是像梦般美的景象,如梦如诗的画面一直以来是我的最爱。」 画中摆摊者头上的配饰或是大篮子,没有夸张的装饰,就只有越南当时最普及和传统的木刻,这正是阮潘正将强烈之用色风格应用在特定主体上的最佳例证。他以棕色为主调,再配合墨色笔触,突显人民衣衫与背景及器具之间的对比,替作品带来一种微妙的和谐。 以上强烈而平衡的风格是他画作的最大特点之一。他在本作品中成功连结右方三角架上的水管以及左方的蒌叶果刮刀。互相对抗的形态开创了三角视点,让画中大小不一、满载槟榔果实和蒌叶的箱子逐渐变小。箱上秀丽的中国画法笔迹让观众一窥阮潘正对卓越与完美细节的坚持。 1933年后,因不获河内艺术学院续聘,阮潘正回到故乡。他开始推销自己的作品,并在河内房产银行和SADEAI (Société Annamite d’encouragement à l’art et à l’industrie )裡举办作品展,并获得早期法国收藏家们的青睐。在凋塑家Evariste Jonchère 1937年接任逝世的Victor Tardieu出任该院院长后,阮潘正更加刻意疏远这个他曾经服务的学府。1945年,他不单成为河静省国家文化委员会的立法委员,同时亦投身独立战役,包括绘画宣传品及海报 (包括 《破坏西贡监狱》和 《烧毁Thi Nghe火药库》)。至1955年,他获邀于河内艺术学院演讲。 阮潘正于1984年11月22日于河内逝世。至1996年,他获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颁发最高荣誉的「何志明文化艺术奖」。 曾在1929年担任法属印度支那总督、1930-1937年间担任驻河内大使的Auguste Tholance 收藏的《槟榔小贩》,来自Tholance-Lorenzi 家族的越南画作收藏. Auguste Tholance及其家人收藏了大量的20世纪越南艺术大师的作品,阮潘正及黎谱的早期画作皆名列其中。 (由越南艺术资深顾问Jean-François Hubert撰文)

更多来自 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晚间拍卖)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