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南準1932年生於韓國首爾,隨後因韓戰的爆發,而前往香港避難,1950年輾轉前往日本,於東京大學研習藝術史與作曲。1956年白南準畢業後至歐洲深造,於慕尼黑大學及夫理堡音樂學校研習音樂史及作曲。1958年白南準在德國結識美國實驗作曲家John Cage,並開始積極參與無政府主義的前衛藝術新浪潮運動,新浪潮運動更在歐洲創作出傳奇的藝術、音樂、影片與媒體成果。 自1950年代末期,白南準便開始注意到科技的應用與研究如何將電視用作藝術工具的可能性。他於1964年定居紐約,率先使用行動錄影器材於他的藝術創作表現上,同時全心投入學習新科技的技術與應用。於此一時期開始,白南準便經常與其他知名藝術家與表演工作者共同合作,例如Merce Cunningham、Josef Beuys、Laurie Anderson和David Bowie等。其中重要展覽包括了1984年東京大都會美術館的「白南準– 主要錄影」、舊金山當代美術館所籌畫於1990至1992年的巡展「白南準」以及1995至1998年羅德岱堡美術館策劃的巡展「電子公路:與白南準的旅程」等。白南準於1993年代表韓國出席了第48屆威尼斯雙年展,並受巴黎龐畢度藝術中心邀請下為美術館製作了大型的錄像裝置作品,之後又陸續於1998年漢城奧運及西班牙與德國古根漢美術館中製作大型裝置作品。白南準在當代藝術發展上的重要性亦可從多間重要美術館為他舉所辦過的大型回顧展得見,其中包括: 1978至1979年於巴黎現代美術館、1982年惠特尼美術館與芝加哥當代藝術館以及2000年於紐約古根漢美術館。在白南準的創作歷程中,獲獎無數,包括了古根漢美術館、洛克斐勒基金會和美國電影學院頒授最高的榮譽獎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畢卡索獎章,以及於1993年獲得第45屆威尼斯雙年展最佳裝置獎金獅獎。白南準於2006年一月辭世,引起國際藝壇的震驚與哀悼,幾間國際重要的美術館已陸續舉行一系列的回顧與追思活動,包括了2006年二月及四月於東京當代美術館與紐約古根漢美術館舉辦的白南準追思活動、於2007年舉行的南韓 Leeum博物館展覽及德國波洪藝術館展覽、南韓國立當代藝術館、馬德里Telefonica基金會展覽、2008年有英國韓國文化中心舉辦的「早上好,白南準先生」以及紐約韓國畫廊「第二届追悼展」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