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時漸趨國際化的世界,以一個群體的身份去定義單一國家的藝術家並非易事。中國當代藝術家注重多元化創作手法,有些藝術家從歷史中尋找靈感,在數千年藝術傳統中吸取新意;亦有藝術家著重與文化背景無關的視覺風格。無論這些中國藝術家選擇以與國家或文化身份認同有關的元素來創作與否,在中國出生並以其為創作基地的這一群,都同樣分享一個共同的文化傳承,並影響著他們的當代藝術作品。
今年九月,佳士得上海秋季拍賣將呈獻一系列由現時最炙手可熱的中國當代藝術家創作的作品,涵蓋繪畫到攝影,展現了中國新生代藝術家的洋溢才華,同時突顯他們的多元創意,他們努力不懈地在前衛藝術界中尋求進一步的突破。
丁乙的藝術語彙,以「+」和「x」兩種標誌構成視覺密碼,再組裝成複雜的圖案矩陣。在上海出生和長大,丁乙見證了現代社會的混亂,並成為他的創作靈感。他畫中的幾何構圖令人聯想到二維代碼,以及構成現代科技基礎中的隨機模式。丁乙將繪畫構圖簡化成基本的簡約圖案,試圖在藝術創作中達致純粹的視覺經驗,將抽象界線持續往前推進。
蘇笑柏具雕塑感的繪畫看起來簡單不過,如一片經歲月消磨而留下時光痕跡的木材,經風化和時光雕琢而營造銅銹的漆器。為了達到這複雜的虛像效果,藝術家研究出一種獨特的創作過程,在一片已成型的木板上塗上多層中國傳統漆油,重複處理板面,呈現出最後的豐富色質。蘇笑柏的作品並非在描繪其他形象或物體,而是以獨立完整的姿態呈現自我存在,是描繪空無之界的禮贊。
時間在王光樂的作品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他的作品需要煞費苦心的耐力和勞力才能完成。無論是繪畫微小不規則的水磨石磁磚,或是在作品中逐層塗上無數顏料來達到他的理想藝術效果,王光樂的作品都在探索時間引申的現象學作用,以及我們如何透過光影變化來體驗與時間的關係。他的作品本身是一種視覺經驗,並記載了他創造作品時所投注的時間精力,彰顯了藝術創作中整個衍生過程的重要性。
對黃宇興來說,汽泡和河流代表了兩種不同的時間概念。河流汩汩不絕,如時間不會停止前進;而汽泡象徵了時間中某個凝固的一刻,僅存在一瞬間,然後永遠消失。黃宇興的作品經常以半透明的霓虹色顏料繪成河流和汽泡,遊覽他的工作室時,我們可到螢光顏料在其作品所扮演的角色,藝術家相信這種顏料能在質體上體現時間的同期性。
由金的畫作富有激情的色彩及錯綜複雜的空間感,作品往往呈現通向四面八方的門廊與階梯,層層遞進的複雜房間及視窗將觀者,引領觀者走進畫面空間的深處。乍看之下畫面似是雜亂無章,由金每幅作品均是手繪,未曾倚賴任何協助,將亮眼的橘色條狀層疊在鐵藍色旁,創造出炫目的視覺對比效果。當觀者面對畫作時,可體驗到藝術家精心思索的佈局,以多角度的方向將不同空間、景深和視角在平面的畫布上組合,成就眼前的精采世界,也表達出由金對混亂、噪音和現代社會複雜性的著迷。
徐累在絲綢上用水墨作畫,創造出如夢似幻的構圖,向中國傳統的工筆畫致敬。在他的想像世界中,水中的貢石和漂浮山丘以柔和的蔚藍繪畫而成,它是藝術家最鍾愛的顏色。徐累的作品有如魔法般玄奇,結合了古典畫的筆法和視覺元素,以及一種清澈的當代美學和幽默感,精巧細心地模糊了傳統和現代間的疆界。
展望的不銹鋼雕塑作品,靈感直接源自古典假山石;石頭因受到風和水的自然侵蝕而成的模樣,自古以來被視為大自然之美的表現,而且備受中國文人所敬崇。展望透過不銹鋼的材質,重新創作這些有機雕塑藝品,從而對人和自然之間的關係作出正面評價,為中國文人傳統和現代工業建立了美好鏈結。
李真從古典佛教和道教藝術汲取靈感,其雕塑藝術品以帶著慈祥笑容、漂浮在雲上或是手握一抹火焰的豐滿人體模型見稱。這些充滿嬉玩趣味卻又勁力縱橫的作品,涵蓋了根深於中國文化的傳統和哲學,而且直接引用古典的佛祖形繪,讓人感到平安和靈性飽足,還有少許心血來潮的幽默感。作品中的曲線,以及它們光滑的表面,也讓人聯想到現代雕塑的製作美學,生動捕捉李真作品中的簡潔精華。
王音於小時候已接受蘇聯寫實主義風格的作畫訓練,他的作品特意顛覆了寫實主義中的形態和標準,創造出一種包含戲劇性元素的藝作。他的作品中有源自中國日常生活的背景和人物,然而在他的重新創作之下,這些主題顯得陌生而遙遠。王音將每個多餘的細節從作品中剝離,追求一種更純粹的視覺經驗,讓焦點從所有的裝飾細節中移開,而著重在觀者和作品之間的互動。
楊福東主要以影像和影片為媒材,向中國電影的黃金時代致敬,作品充滿懷舊之情,同時也對現代媒體中所氾濫的造作和橋飾提出批判。楊福東的攝影作品充滿浪漫,卻又隱含著一份更大的敘述和故事發展曲線;作品像是電影的單張劇照,或是攝影片段,雖然不完全,但是卻又美好而讓人神往,且帶著一種天然的即興率直。他的攝影作品捕捉到種種獨特的情緒和態度,讓觀者得以一窺楊福東所想像的過去、現在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