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佳士得伦敦的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拍卖于11月6日举行,中国瓷器专家安伟达介绍将于拍卖中呈献的一尊青花缠枝花卉纹如意耳葫芦扁壶。
佳士得中国瓷器及艺术品部国际资深专家安伟达(Marco Almeida)表示:「对瓷器藏家而言,品相如此出众的如意耳葫芦扁壶绝对是梦寐以求的臻品。」他眼前的珍罕清雍正(1723-1735)青花缠枝花卉纹如意耳葫芦扁壶,将于11月6日在伦敦拍卖中呈献。
烧制如意耳葫芦扁壶的焙烧技巧非常讲究。安伟达解释:「烧制如此沉重的如意耳葫芦扁壶难度极高,一般是先分开制作各个组件,再组合一起烧制。当中不少会在窑内崩坍碎裂,或因头重脚轻而倒下。」
他续道:「如意耳葫芦扁壶通常体积庞大,但这尊高约54公分的却是我们见过最大型的珍品之一。壶身色调鲜艳亮丽,份外夺目。只有最优质精炼的钴料才能产生如此明亮的蓝色,反映此器的品质超卓。」壶身饰以青花缠枝花卉纹,而每种花也饶富寓意,象征季节或彰显雍正皇帝的个人品德。

清雍正 青花缠枝花卉纹如意耳葫芦扁壶 六字篆书款。成交价:1,448,750英镑。此拍品于2018年11月6日在佳士得伦敦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拍卖中呈献。
雍正在位虽仅十多年,但许多最优质精致的瓷器皆是出自该时期,源于宫廷频繁地委托制作御瓷。安伟达解释:「雍正是一位鉴赏家,钟爱古玩,故宫廷委托制作的不少艺术品也采用仿古式样,包括这尊仿照明初式样的如意耳葫芦扁壶,即大约四个世纪以前的造型。」
同样地,明代(1368-1644)瓷器亦仿照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波斯和中亚地区金属工艺精品。安伟达表示:「波斯和中亚地区的金属工艺历史悠久,从唐代(618-907)起,丝绸之路的贸易将各式新颖的造型和物料引入中原。」
「欣赏这尊如意耳葫芦扁壶时,你会感受到眼前是一件显赫非凡之物。」──安伟达
在明代,许多金属制品也被重新制成瓷器,以迎合中国人的审美观。中国的如意耳葫芦扁壶多为摆设装饰之用,其波斯版的金属原型则具备实际用途,为盛载液体之容器。
安伟达表示,这尊如意耳葫芦扁壶备受藏家追捧,更获雍正皇帝青睐。虽然现时证据匮乏,但如意耳葫芦扁壶的品相臻美,加上皇帝年款,表示此作可能曾属宫廷御藏。

如意耳葫芦扁壶上的御制年款表示此器可能曾为雍正皇帝或朝廷官员的收藏。
专家对展示此壶有甚么建议?安伟达表示:「从北京紫禁城的照片可见,宫中放有不少大型陈列柜,设有不同大小的间隔,每格各摆放一件摆设,而类似的如意耳葫芦扁壶应当放在中央位置,四周摆放同一时期的小型摆设。」
他亦建议将如意耳葫芦扁壶珍藏于玻璃柜内,并置于稳固的基座之上,以策安全。「无论你是中国艺术鉴赏家,抑或纯粹喜爱瓷器,这尊如意耳葫芦扁壶也是赏心悦目的珍品。欣赏这尊如意耳葫芦扁壶时,你会感受到眼前是一件显赫非凡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