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柴田是真(1807-1891)獲譽為日本漆藝第一人。佳士得日本及韓國藝術部門專家暨拍賣主管村上高明指,柴田更是一位創新先驅:「他為漆藝賦予全新定義,在其晚年的創作中更是大力實踐這一 點。」
日本在1854年簽訂《神奈川條約》以前,已鎖國二百多年,隨著條約的簽訂,日本開放貿易與外交。大量突然湧入的外國人,為日本引進西方思想,並對其悠久傳統帶來衝擊,令這個國家步入急速現代化的複雜時代。《蜀道難》創作於1877年,當時柴田見證著祖國從江戶時代(1615-1868)的封建社會,邁進思想漸見開明,並越來越西化的明治時代(1868-1912)。
柴田是真(日本,1807-1891),《蜀道難》,20 x 15吋(51 x 38公分),不連裱框。估價:30,000-40,000美元。此拍品於2019年3月20日佳士得紐約髹金飾玉 - 歐雲伉儷珍藏晚間拍賣中呈獻。
柴田完成此畫時已年屆71歲,當時的他嘗試糅合江戶時代與新時代的風格與設計美學。此畫描繪中國四川省蜀山一條險要的山路,是江戶時代藝術家鍾愛的題材。畫中山勢險峻,山谷間的河川起伏湍急,僅有一道簡陋木橋橫跨其中可供通行。畫面左側遠景為四川首府成都的城門與屋頂,在霧中若隱若現。
村上高明指:「作品雖小,卻充滿匠心細節,為畫作注入澎湃氣勢,更展現懾人的立體感。」
柴田在1807年生於江戶城(1868年改稱現名東京),其父為建築木匠。於1850年代,柴田已是非常成功的著名漆藝家,他在1869年被委派為天皇政府效力,及後更獲委任為「帝室技藝員」(日語:帝室技芸員)。在1890至1944年間,僅有53人獲此殊榮。
村上解釋:「在明治時期,天皇透過這種方式支持本地藝術家。經歷過長年鎖國後,天皇期望能夠將日本藝術帶到國際市場。」
柴田研創出多種質感嶄新的彩漆與亮漆,模仿出鐵鏽、波濤、琺琅陶瓷、綠鏽青銅和中國黃檀木的細緻紋理。在1870年代,他透過在紙張及絲綢上以黑及彩漆作畫,令漆畫藝術更臻完美。
「漆料有別於一般的顏料,它非常黏稠,在描畫精巧細節和營造深度時很難控制。」— 村上高明
漆料一般用於裝飾擺設,但柴田卻研發出全新的方法,將漆樹的濃稠汁液變成猶如油彩的顏料。他為此而調製的漆料極富韌性,以其繪畫的漆畫得以像此幅卷軸般,能夠捲起方便攜帶。
村上解釋:「我們往往忽視箇中的難度。漆料有別於一般的顏料,它非常黏稠,在描畫精巧細節和營造深度時很難控制。此畫雖小,卻充滿匠心細節,而柴田的巧手更是令人歎為觀止。」
他續指:「畫中的河流、樹木與雲層以黑褐兩色細膩呈現,為此畫注入澎湃氣勢,展現懾人的立體感。」
村上最後總結:「這幅小型掛軸漆畫在技術上臻於極致,可謂柴田漆畫中的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