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周早期公元前十一至十世紀 作寶彝簋,高7⅜吋(18.8公分)。估價:4,000,000-6,000,000美元。此拍品於2018年9月13日在佳士得紐約亞洲藝術週之周寶彝—清宮舊藏作寶彝簋拍賣中呈獻。
這件禮器作於西周早期。周武王於約公元前1046年滅商建立西周,周為商之舊邦,繼承天命後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商朝的宗教、禮制及其物質文化。
童淩驁解釋道:「此青銅簋以范鑄法製成,使用多個陶制外範和內芯組合澆鑄,這種技術始於夏盛於商,傳至周朝,在全世界的古文明中獨樹一幟。」
「凡提及中國藝術,乾隆皇帝的御藏必被藏家視為最佳的來源。大部份乾隆御藏的青銅器現仍收於故宮。」─童凌驁
作寶彝簋飾有浮雕羊首和乳釘雷紋,這種紋飾同樣是由商朝傳至周朝,但其意義已無從稽考。對童淩驁而言,此簋的四足設計才是其最出眾之處。他表示:「我所知的類似四足簋只有15件,大部份均藏於世界各大博物館內。」
作寶彝簋內部鑄有三字銘文「作寶彝」,因此而得名。這篇銘文意為「製作寶貴的禮器」,為西周的貴族委託製作。由於西周的竹簡和木牘無法保存至今,故古銅器上的銘文成為少數得以流傳至今的中國史上最早的文字記錄,極為珍貴。

青銅簋內的罕見銘文,成為中國史上現存最早期的文字記錄之一。
此簋傳承有緒,在十八世紀進入乾隆皇帝的御藏。乾隆皇帝(1735年至1796年在位)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收藏家之一,他的青銅收藏於1755年在紫禁城武英殿刊印成《西清古鑑》四十卷,而本件作寶彝簋就載於該書的第十四卷中。

乾隆皇帝的御藏銅器圖錄《西清古鑑》印製於1755年,內載有「作寶彝簋」之記錄。
童淩驁表示:「凡提及中國藝術,乾隆皇帝的御藏必被藏家視為最佳的來源。大部份乾隆御藏的青銅器現仍收於故宮。目前已知私人收藏的乾隆皇帝御藏青銅器僅有六件。」
從十八世紀的紫禁深宮到十九世紀的蘇州大宅,近三百多年的時間裡,作寶彝簋先後為乾隆皇帝、吳大澂、盧芹齋、仇焱之、趙不波、埃斯肯納齊等遞藏,而這些在它三千多年的歷史中也不過是彈指一揮間。此青銅簋將於9月13日在佳士得紐約的周寶彝—清宮舊藏作寶彝簋單一拍品專拍中呈獻,為亞洲藝術週的焦點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