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周早期公元前十一至十世纪 作宝彝簋,高7⅜吋(18.8公分)。估价:4,000,000-6,000,000美元。此拍品于2018年9月13日在佳士得纽约亚洲艺术周之周宝彝—清宫旧藏作宝彝簋拍卖中呈献。
这件礼器作於西周早期。周武王於约公元前1046年灭商建立西周,周为商之旧邦,继承天命后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商朝的宗教、礼制及其物质文化。
童凌骜解释道:「此青铜簋以范铸法制成,使用多个陶制外范和内芯组合浇铸,这种技术始於夏盛於商,传至周朝,在全世界的古文明中独树一帜。」
「凡提及中国艺术,乾隆皇帝的御藏必被藏家视为最佳的来源。大部份乾隆御藏的青铜器现仍收于故宫。」─童凌骜
作宝彝簋饰有浮雕羊首和乳钉雷纹,这种纹饰同样是由商朝传至周朝,但其意义已无从稽考。对童凌骜而言,此簋的四足设计才是其最出众之处。他表示:「我所知的类似四足簋只有15件,大部份均藏於世界各大博物馆内。」
作宝彝簋内部铸有三字铭文「作宝彝」,因此而得名。这篇铭文意为「制作宝贵的礼器」,为西周的贵族委托制作。由於西周的竹简和木牍无法保存至今,故古铜器上的铭文成为少数得以流传至今的中国史上最早的文字记录,极为珍贵。

青铜簋内的罕见铭文,成为中国史上现存最早期的文字记录之一。
此簋传承有绪,在十八世纪进入乾隆皇帝的御藏。乾隆皇帝(1735年至1796年在位)堪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收藏家之一,他的青铜收藏於1755年在紫禁城武英殿刊印成《西清古鉴》四十卷,而本件作宝彝簋就载於该书的第十四卷中。

乾隆皇帝的御藏铜器图录《西清古鉴》印制于1755年,内载有「作宝彝簋」之记录。
童凌骜表示:「凡提及中国艺术,乾隆皇帝的御藏必被藏家视为最佳的来源。大部份乾隆御藏的青铜器现仍收於故宫。目前已知私人收藏的乾隆皇帝御藏青铜器仅有六件。」
从十八世纪的紫禁深宫到十九世纪的苏州大宅,近三百多年的时间里,作宝彝簋先后为乾隆皇帝、吴大澂、卢芹斋、仇焱之、赵不波、埃斯肯纳齐等递藏,而这些在它三千多年的历史中也不过是弹指一挥间。此青铜簋将於9月13日在佳士得纽约的周宝彝—清宫旧藏作宝彝簋单一拍品专拍中呈献,为亚洲艺术周的焦点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