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書畫的界線較為模糊。從二十世紀以前的古典繪畫到當代畫作皆涵蓋其中,而在某程度上,此等作品均體現出古老的題材、物料和技藝。
藝術家在紙本或絲綢上揮筆,以水墨和水彩描繪山水風光。主題大同小異,但細鑑之下,可見畫作皆衍變自早期逸作,暗藏歷史線索。而箇中差別就在於形形色色的細節上。
佳士得香港中國書畫部國際專家主管游世勳表示:「中國傳統書畫承先啟後,關係密不可分。」
他解釋:「若對前事不清不楚,根基勢必不穩。傳統書畫與過去歷史環環緊扣,密切程度更甚於全球藝術趨勢。」
臨摹前人傑作是中國傳統畫家學習的必經之路,許多時候,原作與複本確實難以區分,尤其是年代久遠之作。儘管藝術家並非刻意抄襲,但這還是有機會令人誤以為真。
即或是專家也難於一時之間辨別真偽。游世勳笑言,若請來五位專家評鑑,他們最終可能得出七種截然不同的意見。他指:「分辨真偽從無捷徑可走。這需要長時間的學習,而且甚是主觀。」
縱然古典書畫廣受外界青睞,但游世勳認為,最簡單的方法還是透過與藝術家有直接聯繫的途徑購置傳統中國畫作。換句話說,來自宋、元、明朝的畫作,依舊教一眾藏家趨之若鶩。
近年,十八世紀乾隆帝的珍藏或御製珍品成為焦點所在,乾隆在位期間曾匯集世上最大型藝術收藏系列之一。這些作品均蓋上乾隆帝的收藏印鑑,不論是畫作品質、物料以至演繹方式皆屬頂級,與帝王地位完美匹配。
中國書畫五花八門,單色與豔彩畫風並存。部分呈現文人風格,傾向表現主義的筆法,從中表達個人創意。部分則流露工筆畫法,講究工整細緻,著重裝飾細節。
游世勳建議藏家集中所好,找尋自身感覺最為強烈的風格,大膽鮮明抑或淡雅細膩也可。下一步就是專注研究所選領域的若干藝術家,深入探索他們的作品。這有助您建立眼光和品味,並與藝術家的風格融會貫通。
能揭示藝術家個性與品格的中國傳統書畫,最為彌足珍貴。有說藝術必非出自歹人之手。要真正了解藝術家的作品,可從其背景和身處時代著手。游世勳說:「優秀的中國書畫由千絲萬縷的層次和性質組成。認知越多,經驗越多,理解便越深。」
筆法是藝術家表達意念的終極工具。筆風大膽堅定還是精細內斂?筆觸種類多變還是精闢獨到?
游世勳表示,真正的中國書畫藏家不應過於拘泥畫家的名氣。反之,他建議藏家隨直覺而行,購置自己心儀的作品。他指出:「數千元也能找到上佳之作。」
游世勳亦提到,出自現代時期以前的絕大部分作品,都經過一定程度的修復。有時候,這些修復表面看來不錯,但千萬別上當。 覆蓋技法可遮蔽瑕疵,但同時會掩蓋本來筆觸,削弱原品的價值和真實性。
為保原狀,中國書畫一般只在特殊場合取出觀賞,其餘時間會妥善收藏。如選擇裝裱或作長期展示,藏家應避免陽光直接照射作品。維持昏暗光線及乾濕得宜的環境,乃保存傳統中國書畫的理想條件。
游世勳指出,親身鑑賞不同畫作,從而建立自己的視覺資料庫,對藏家有百利而無一害。
他以美國為例,傳統中國書畫藏品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克利夫蘭美術館、弗瑞爾藝廊、波士頓美術館和堪薩斯州的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最為豐富。在中國,位於北京和台北的故宮博物院,以及上海博物館皆值得到訪。
游世勳補充:「別忘記,您也可到佳士得親鑑珍品。現代人生活忙碌,若能放慢腳步,在手中細賞名作,不失為一件樂事。」
游世勳強調:「每當新訪客走進展廳,我從不藏起畫作。即使您不諳中文,或是未曾接觸這個領域,畫作自有話說。它會與您展開對話。每再鑑賞作品,您定會越加享受當中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