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士得藏家誌 | 從心所欲不逾矩——趙心談收藏

資深藏家趙心踏入藝術收藏界已有三十年之久,藉著佳士得上海拍賣十週年之際,我們邀請趙心分享他多年收藏心得,以及女兒趙淩甲如何在當代藝術中延續這份收藏熱忱

「我是退休後開始收藏的,和企業家或投資家都不同,純粹是愛好驅動。」趙心回憶起當年初入收藏時笑說道。從瓷器到古畫,最終著眼於《石渠寶笈》收錄藏品,期間經歷了何種轉變,趙心用一個例子給了生動解釋。「當時我同徐邦達老先生吃飯,他談到古畫鑒定的技術很難傳承到下一代。」這位書畫鑒定泰斗的無心之語卻啓發了趙心,尋找來源清晰、證據性强的藏品於是成爲了他堅持至今的收藏理念。

《石渠寶笈》爲記載清代內府收藏的歷代書法和繪畫的專書,收錄作品逾萬件,但大多毀於戰亂,據悉流出宮廷的有300件左右,登上拍場的大約100件,趙心一個人就收藏有近20件之多。當中令他津津樂道的一件藏品爲2004年以逾2,600萬港元購自佳士得春拍的《乾隆大閱圖》第三卷《閱陣》

完整的《大閱圖》共有四卷,是清代傳教士畫家郎世寧在宮廷的重要作品之一,描繪了乾隆皇帝1739 年於京郊南苑舉行閱兵式時的情景。趙心表示,第一卷《幸營》仍藏於法國,第二卷《列陣》爲北京故宮博物館藏,第三卷於《閱陣》均由趙心收藏,品相絕倫,精彩無比。

趙心對於藏品資料和證據的看重,尤其體現在他收藏中的御製精品上。譬如2010年佳士得秋拍中的「馬遠四皓圖」山子,發現山子背後的滿篇御題詩後,他馬上開始研究《馬遠四皓圖》,最終得知此作藏於美國辛辛那提博物館,當時在美國留學的女兒迅速與博物館聯絡購買高清圖,比對之後確認山子和畫作互相呼應,於是果斷出手,以近6,000萬港元的價格投得心頭好。

這種精益求精的探求精神,對提高收藏整體質素無疑大有裨益。2004年11月,趙心在佳士得拍賣中以逾900萬港元投得姚文翰《春原閱駿圖》,隨後故宮博物院的宮廷繪畫研究專家聶崇正先生提出疑問,因故宮亦有收藏一張《春原閱駿圖》,趙心還記得自己當時滿腹狐疑,馬上打開畫幅研究細節,覺得自己這張沒有問題,後來果然在故宮鑒定後證明趙心所藏方爲真品。「可能當時畫作被運出宮,回頭又補畫了一張。」他回憶起這樁趣事時笑道。

趙心與佳士得的淵源可以追溯到他收藏之始。他1990年代時便感慨佳士得拍賣中的古董品相之佳,從而與拍場結下不解之緣。一手創立佳士得中國書畫部、幷賦予「佳士得」這信達雅的中文譯名的黃君實,便與趙心是相知好友。他家中至今懸挂一幅黃君實爲其七十歲祝壽所作的字畫,上書七個大字「從心所欲不逾矩」,可謂趙心的收藏寫照,也是他一直以來的座右銘。

「經濟是缸水,藝術品市場是水表面的油,它永遠浮在上面,不會落下來。」——趙心

談到藝術市場的起伏發展,趙心依然充滿信心。「歷朝歷代都有收藏,從清代到民國,從民國到文革後期,直到今天社會安定,因此收藏還會一直向前發展。打個比方,經濟是缸水,藝術品市場是水表面的油,它永遠浮在上面,不會落下來。」

趙淩甲在香港家中欣賞圖錄

趙淩甲在香港家中欣賞圖錄

趙心的女兒趙淩甲也是千禧新世代藝術收藏家中不可忽視的中堅力量。現居香港的她主要收藏當代藝術品,草間彌生和奈良美智都是她鍾情的藝術家。談到父親對自己的影響時,淩甲表示:「他常常教育我,要發展出自己的收藏體系,買藝術品前一定要想好爲什麽,尤其是當代藝術市場輪動仍然較快,因此更要三思而後行,謹慎研究價格,多了解藝術家再出手。」

淩甲依然記得第一次見到父親收藏的《乾隆大閱圖》時的震撼之情——「整個卷軸打開之後見到的細節和畫工,那種精美程度是任何年代都無法複製的。」與父親耕耘數十載的中國古董收藏相比,淩甲認爲自己的當代藝術收藏更像是一種生活方式。「收藏的要義是先使自己賞心悅目,然後希望能够慢慢影響其他人的品味。 」

趙心趙淩甲父女常常視頻通話,交流收藏心得

趙心趙淩甲父女常常視頻通話,交流收藏心得

如今趙心的兩個孫輩也是美術館和拍賣場的常客,小小年紀已經對藝術有了自己的理解和喜好,女兒更是對日本藝術家Mr.的活潑風格情有獨鍾,不禁令人會心一笑。淩甲也談到希望藝術能够深入滲透到下一輩生活當中,幷推動藝術成爲兒童教育的一部分,諄諄父母心可見一斑。

收取佳士得Going Once電子雜誌,精選所有Christies.com的熱門文章,以及即將舉行的拍賣及活動等最新資訊

遙想佳士得十年前在上海舉辦首場拍賣,趙心就出手捧場。時光荏苒,十載飛逝,佳士得十分榮幸在過去十年中積極參與了內地藝術生態的蓬勃發展,和一代藏家共同成長,互相啓迪,我們也樂見藝術收藏的熱情在代際間傳承,透過不同的方式滋養心靈,爲人生增色添彩——就像趙心所說的一樣,「相比收藏,快樂更加重要。」

相關部門

相關拍品

相關拍賣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