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淺析中國書法

專家淺析中國書法

佳士得中國書畫部專家莫友柯博士淺談中國書法這一創意非凡的藝術表達形式,可謂藝術家內在心境的投射。同時賞析即將於「丹青薈萃——中國書畫網上拍賣」中亮相的書法傑作,此網上專場由2020年5月4日起開放登記,5月25日至6月1日開放競投

書法是古代中國的重要視覺藝術形式。千百年來,書法家僅以筆墨便發展出多種創作技巧。

時至今日,書法仍然被認為是扣人心弦的圖像藝術,投射出藝術家內在心境。每一位欣賞書法作品的觀者,無需懂得中文,亦能感知到書法中的韻律、動勢和節奏。

十七至十八世紀,無款《高仕觀瀑文人覓句圖》局部,描繪一位文人正準備練習書法

十七至十八世紀,無款《高仕觀瀑/文人覓句圖》局部,描繪一位文人正準備練習書法

古老的藝術形式

現存已知最古老的中國書法手稿來自逾3,000年前,可見於為商朝統治者所刻的銘文中。自公元四世紀起,書法開始廣泛應用,並成為備受精英階層喜愛並收藏的藝術形式。

早在公元十世紀時,書法已經是科舉考試中的重要元素。研習書法可以通向功成名就之路。藏家和鑑賞家亦將優秀的書法看作高尚品德的象徵。字跡優美意味著書寫者的人品出眾。

黃俠毅先生兆年堂舊藏,林直勉 隸書節臨《石門頌》 水墨紙本 立軸四幅,每幅81 x 37.5公分 (31 ⅞ x 14 ¾吋),估價60,000 – 100,000港元(7,600 – 12,800美元)。此作將於 「丹青薈萃——中國書畫網上拍賣」中呈獻,2020年5月25日至6月1日開放競投
黃俠毅先生兆年堂舊藏,林直勉 隸書節臨《石門頌》 水墨紙本 立軸四幅,每幅81 x 37.5公分 (31 ⅞ x 14 ¾吋),估價60,000 – 100,000港元(7,600 – 12,800美元)。此作將於 「丹青薈萃——中國書畫網上拍賣」中呈獻,2020年5月25日至6月1日開放競投

時光荏苒,直至二十世紀,書法仍然是中國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中華文化的悠久歷史息息相關。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中國藝術家憑藉書法作品在國際藝壇佔據獨一無二的地位。對於當代藝術藏家而言,無論是傾向於古典品味,還是走在潮流前沿,中國書法都是令人傾心的美妙作品。

書法所用材料及技巧

書法家的工具十分簡單。只需一個墨錠,在硯台上研磨出墨汁,期間以硯滴向硯台中注入少量水珠稀釋墨汁。隨後以柔軟毛筆蘸取墨汁,開始在宣紙或絹本上創作。書法的材料十分簡單,但書法家可以藉此創造出千變萬化的作品來。

御題硃砂圓墨錠。直徑7 ¼吋(18.4公分),連盒。此拍品於2002年4月29日在佳士得香港售出,成交價119,500港元

御題硃砂圓墨錠。直徑7 ¼吋(18.4公分),連盒。此拍品於2002年4月29日在佳士得香港售出,成交價119,500港元

清乾隆 端石雕飛黃硯 「乾隆御銘」楷書刻款。長5 78吋(14.9公分)。此拍品於2018年5月30日在佳士得香港售出,成交價875,000港元

清乾隆 端石雕飛黃硯 「乾隆御銘」楷書刻款。長5 7/8吋(14.9公分)。此拍品於2018年5月30日在佳士得香港售出,成交價875,000港元

要了解書法作品的優秀之處,就要懂得分辨筆法走勢。所有漢字都由一系列筆劃構成,但可有多種不同的書寫方式

明十六十七世紀初 黑漆螺鈿錦地菊紋帶蓋管毛筆。長8 78吋(22.6公分),連絲質筆袋及日本木盒。此拍品於2019年3月22日在佳士得紐約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拍賣會售出,成交價10,000美元

明十六/十七世紀初 黑漆螺鈿錦地菊紋帶蓋管毛筆長8 7/8吋(22.6公分),連絲質筆袋及日本木盒。此拍品於2019年3月22日在佳士得紐約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拍賣會售出,成交價10,000美元

書法的主要書體包括篆、隸、楷、行、草。在篆、隸、楷書中,每筆每劃都清晰分明。而在行書與草書中,筆劃連綿不絕,字字相連,一氣呵成。

珠林墨妙-清末民初文人書法楹聯珍藏,馮桂芬 (1809-1874)行書對聯 水墨灑金紅箋 立軸兩幅,每幅123 x 29 公分(48 ⅜ x 11 ⅜ 吋),估價30,000 – 50,000港元(3,800 – 6,400美元)。此作將於 「丹青薈萃——中國書畫網上拍賣」中呈獻,2020年5月25日至6月1日開放競投

珠林墨妙-清末民初文人書法楹聯珍藏,馮桂芬 (1809-1874)行書對聯 水墨灑金紅箋 立軸兩幅,每幅123 x 29 公分(48 ⅜ x 11 ⅜ 吋),估價30,000 – 50,000港元(3,800 – 6,400美元)。此作將於 「丹青薈萃——中國書畫網上拍賣」中呈獻,2020年5月25日至6月1日開放競投


越是仔細觀察書法,越能欣賞其中的筆法與結構,哪怕不懂漢字也能體驗到當中蘊含的動態。一撇一捺、一勾一折,都令人想起書法家的創作情景。

蘇軾,《木石圖》。全卷連裱共長27.2 x 543公分(10 ¾ x 213 ¾吋)。此作於2018年11月26日在佳士得香港售出,成交價463,600,000港元

蘇軾,《木石圖》。全卷連裱共長27.2 x 543公分(10 ¾ x 213 ¾吋)。此作於2018年11月26日在佳士得香港售出,成交價463,600,000港元

臨摹、風格與印章

古代書畫鉅作常常附有知名鑑賞家的印記。這些記號見證了藝術品的傑出品質。

如今,這些印記也是判斷畫作與書法作品真偽的重要元素。歷史上著名書畫鑑賞家的印章不僅幫助我們更加深入了解作品,亦令欣賞之旅更加愉悅,因為我們與作品的相處,最終也會成為它連綿不絕的歷史一部分。

蘇軾,《木石圖》。全卷連裱共長27.2 x 543公分(10 ¾ x 213 ¾吋)。此作於2018年11月26日在佳士得香港售出,成交價463,600,000港元

蘇軾,《木石圖》全卷連裱共長27.2 x 543公分(10 ¾ x 213 ¾吋)。此作於2018年11月26日在佳士得香港售出,成交價463,600,000港元


吳湖帆,《臨蘇軾木石圖并黃州寒食帖》。題識:乙巳(1965 年)夏。此作於2018年11月26日在佳士得香港售出,成交價5,140,000港元

吳湖帆,《臨蘇軾木石圖并黃州寒食帖》題識:乙巳(1965 年)夏。此作於2018年11月26日在佳士得香港售出,成交價5,140,000港元

中國書法家亦常模仿歷史名家之作。最好的學習方法便是親手臨摹名家作品。許多偉大的書法家亦是著名收藏家,他們常常臨摹收藏中的真品,有時甚至會模仿原作者的款識,因此辨別歷史作品的真偽難度更上一層樓。

文徵明《草書》。30 x 912公分(11 ¾ x 359吋)。此作於2018年5月28日在佳士得香港售出,成交價7,900,000港元

文徵明《草書》。30 x 912公分(11 ¾ x 359吋)。此作於2018年5月28日在佳士得香港售出,成交價7,900,000港元

全球藏家矚目的藝術形式

要想練習書法確實要懂得中文,但欣賞或收藏書法作品卻絕對無需認識漢字。實際上,最令人趨之若鶩的書法作品中,很多都是草書或狂草,字體簡約狂放,用筆大起大落,連許多母語為中文的人也很難看懂。

溥儒,楷書《佛說阿彌陀經》。59.5 x 103公分(23 38 x 40 ½吋)。此作於2017年5月30日在佳士得香港售出,成交價812,500港元

溥儒,楷書《佛說阿彌陀經》59.5 x 103公分(23 3/8 x 40 ½吋)。此作於2017年5月30日在佳士得香港售出,成交價812,500港元


書法作品的寶貴之處並非在於其內容,而是其形態、韻律與節奏動感。一幅傑出的書法作品可以是莊嚴的佛教經文,也可能是現代的晚宴菜單。對於慧眼獨具的收藏家而言,書法的形態遠比內容更加重要。

張大千,《菜單——雞油黃豆橙皮雞》。第二幅尺寸12 ¾ x 21 ¾吋(32.5 x 55.4公分)。此作於2018年3月20日在佳士得紐約售出,成交價106,250美元

張大千,《菜單——雞油黃豆/橙皮雞》。第二幅尺寸12 ¾ x 21 ¾吋(32.5 x 55.4公分)。此作於2018年3月20日在佳士得紐約售出,成交價106,250美元

現當代書法

書法一直是中國藝術的重要元素,貫穿整個二十世紀。許多現代藝術家以古代作品為基礎,發展出更為靈活的創作風格和技巧,實現更多創意自由。

王冬齡(1945年生)《蘇軾——水調歌頭》。66.2 x 67.5公分(26 18 x 26 58吋)。此作於2016年5月29日在佳士得香港售出,成交價437,500港元

王冬齡(1945年生)《蘇軾——水調歌頭》66.2 x 67.5公分(26 1/8 x 26 5/8吋)。此作於2016年5月29日在佳士得香港售出,成交價437,500港元

在當代藝術界中,中國書法也在不斷演變。王冬齡的「亂書」抽象書法作品與二十世紀歐美藝術家對於創作過程的關注,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的《16號,1949年》(1949年作)相比,王冬齡的書法顯然同波洛克一樣,著眼於筆勢和技巧。雖然二人的作品理念相同,但背後的創意過程卻截然不同。波洛克的行動繪畫有意摒棄具體形狀,轉向抽象。而王冬齡則是在大量探索書法技巧歷史的基礎上,創下令人無法辯讀的亂書作品。

徐冰的「英文方塊字書法」則將漢字筆劃組合成英文單字,觀者要煞費苦心才能明白其中深意,為現實生活中令人難懂的世界下了一個趣味註腳。

徐冰(1955年生),《新英文書法——禪詩注(三)》。137 x 70公分(53 78 x 27 ½吋)。此作於2018年11月26日在佳士得香港售出,成交價1,000,000港元

徐冰(1955年生),《新英文書法——禪詩注(三)》137 x 70公分(53 7/8 x 27 ½吋)。此作於2018年11月26日在佳士得香港售出,成交價1,000,000港元

在《禪詩注(三)》(上圖)中,徐冰以詩句紀念2002年紐約雙子塔遭受到的恐怖襲擊。他引用了佛教詩句「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其中以塵埃代指人生的虛幻無常本質,比對雙子塔轟然倒塌後沖天而起的塵土。

雙子塔襲擊震驚世界,徐冰此作則以靜思內省的方式反思人生。詩句中的禪宗意味可以用來幫助撫平悲劇帶來的巨大傷痛。詩句以英文寫成,卻以中文方式呈現出來,令其成為真正傳遞國際信息的傑作。


培養欣賞眼光

中國書法的悠久歷史也許會令新晉藏家望而生畏,但也有許多方法可以開始探索這一充滿創意的藝術世界。國際博物館的豐富館藏便是一個很好的出發點。

在英國,大英博物館藏有一流現代書法作品。美國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克里夫蘭美術館弗利爾藝術館波斯頓美術館和堪薩斯城的納爾遜-阿特金斯博物館都擁有頂尖的古代中國書法作品收藏。

北京台北的故宮博物院,以及上海博物館的書法作品收藏都無與倫比。不得不說,賞析書法的最佳方式是走進佳士得,並親身鑑賞一幅作品。相信你一定會被作品流露出的豐富情感所打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