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一場冬季風暴吹襲倫敦時,Stik離開工作室,前往紅磚巷,這條位於倫敦東部的街道已成為塗鴉藝術的聖地。Stik在自己的作品《街頭牽手的愛侶》前停下,畫中可見兩個火柴人,左邊女子穿著穆斯林罩袍,牽著同伴的手。
Stik在2010年創作本畫。此前數天,一名瑞典漫畫家因將先知穆罕默德描繪成一隻狗而受襲。Stik後來向《每日電訊報》表示:「作為一名街頭藝術家,你必須找到方法在自由的界線上行走,這正是這幅畫的目的。」
現在,《街頭牽手的愛侶》獲當地穆斯林社區擁戴,更成為國寶,在2017年《衛報》的一項民意調查中,這幅作品獲選為英國最受歡迎藝術品第17位。
當Stik正以噴漆遮掩畫中人身上的標籤時,一群參加街頭藝術之旅的丹麥學生圍在他身邊,而感到難以置信的導遊不禁驚叫道:「這是Stik!」

在倫敦紅磚巷,Stik正修飾《街頭牽手的愛侶》,一群丹麥遊客在一旁圍觀,興奮不已。
事實上,Stik會花很多時間修整他在肖迪奇和其他地方的作品。他笑稱:「我是少數仍然會這麼做的街頭藝術家之一。」當他完成修復後,圍觀的丹麥年輕人便揮手道別,繼續前行。
生於1979年的Stik將自己的背景嚴格保密,一絲一毫都不向外界透露。但他卻熱情地邀請我從雪中來到他的工作室,還為我燒水泡茶。
Stik以自我介紹的方式表示:「我剛學會拿鉛筆就開始畫火柴人,從來沒有停下來。我總是被非常簡單的風格吸引,雖然我從來沒有上過藝術學校,但曾為藝術家擔任模特兒多年,因此在構圖和人體結構方面有了堅實基礎。我二十出頭時開始在街上畫畫,這種體驗成為一種教育方式,讓我向同輩學習。」

Stik在工作室內拿著他的作品《偉大母親(小型版本)》。3月28日於佳士得倫敦售出,成交價52,500英鎊,刷新藝術家世界拍賣紀錄
2000年代初,倫敦街頭藝術主要集中於東區的哈克尼。Stik指:「即使各位藝術家素未謀面,但我們都有留意彼此的作品,而我們的風格亦一同發展。」
雖然當時Stik仍然需要一點時間完善由六條線和兩個點組成的經典火柴人圖像,但這些人物大致上以日本漢字書法為藍本。他說:「我少年時期曾在日本生活了近一年,學會這種與書寫息息相關的畫法,作為表達情感的便捷方式。一切便從那裡開始。」本世紀初,他創作的人物開始在倫敦東區各處出現,有的天真或惶恐,有的孤獨、挑釁或充滿控訴意味。
他解釋:「我有一段時間無家可歸。」他曾在哈克尼區的收容所St Mungo’s Hostel住過一段時間。「哈克尼社區幫助我重新找回生活步調。我最初擅自佔用空置的房子,最後住進公營房屋,獲得立足之地,重過正常生活。街頭藝術便是我報答曾經助我一臂之力的人的方式。」
Stik (1979年生),《流浪者(模型)》,2009年作。乳劑、壓克力膠合板。555 x 910 x 65毫米(連框)。估價:30,000 - 50,000英鎊。2019年9月18日將於佳士得倫敦版畫及限量作品拍賣會呈獻
2008年,Stik的作品在The Foundry展出,這間位於倫敦東區的傳奇音樂和藝術空間在數年後結業。Stik稱:「這裡對我來說非常重要,因為我以前在這裡洗廁所。」現在,他的作品成為波諾、艾爾頓·約翰、愛德華親王和其他名人家中的珍藏,拍賣成交價更高達35,000英鎊(2017年9月於佳士得版畫及限量作品拍賣拍出的巨型雕塑《約束》)。
如果說在The Foundry的展覽代表Stik所指「我成為一位藝術家」的開始,那麼位於肖迪奇、佔用空置物業的NO: ID畫廊(後來亦關閉),則為他舉行了第一場個展。3月28日,佳士得將在倫敦的版畫及限量作品拍賣推出來自該場展覽的一幅作品《坐像》,作為四件Stik作品(另外還有兩幅獨一無二的畫作和一幅獨一無二的印刷版本)的一部分。《坐像》是他唯一一幅在預印的畫布上創作的作品,畫中人似乎在大峽谷的背景前冥想。
Stik解釋:「我那時仍然在探索自己是一位怎樣的藝術家,還在尋找我的媒材。我當時很窮,只能在垃圾桶撿到的東西上繪畫。」
Stik (1979年生),《自由》,2013年作。豪華彩色網版印刷套裝,一套共五張。1060 x 360毫米。紙張1120 x 410毫米。估價:80,000 - 120,000英鎊。2019年9月18日將於佳士得倫敦版畫及限量作品拍賣會呈獻
《背》是於3月28日推出拍賣的兩幅版畫作品之一,與東京的足立版畫研究所和天童市廣重美術館合作創作。獨特的顏色以胭脂蟲紅色素和貝母粉末調製而成,向歌川廣重(Hiroshige)的《東海道》系列致敬。
第二幅作品《舞者》乃為英國年度音樂頒獎典禮Q Awards創作,當年所有獲提名的藝術家均獲贈該幅版畫。
Stik (1979年生),《偉大母親(小型版本)》。整體:985 x 280 x 40毫米。2018年3月28日於佳士得倫敦售出,成交價52,500英鎊
2014年,Stik在倫敦西部阿克頓的公營住宅Charles Hocking House繪畫名為《偉大母親》的壁畫,這幅壁畫的小模型《偉大母親(小型版本)》亦於版畫及限量作品拍賣推出。在Stik開始創作這幅佔據大樓整幅牆面、高達125呎的母子壁畫前,大樓已被列為不適合居住,而預料大樓即將在四年後被拆除。
Stik解釋:「創作這幅壁畫的經歷令人難忘,我花了九個多月的時間規劃,一切都由我親手繪畫,沒有任何協助。我用一部無氣壓縮機,在混凝土表面塗了大量油漆,只有這樣才能覆蓋如此大的表面,但此舉令我的身體承受沉重壓力。這是一個浩大的項目,人生中遇上這類項目的機會不多。」
他透過《偉大母親》探討社區被迫遷移的問題,他指:「這位母親眼望遠方,思忖一旦大樓被拆除,她將到何處容身,而孩子則盯著這棟公營住宅大樓對面正在興建的豪華公寓,他顯然不會住進那些公寓,所以最終的棲身之所仍然未明。但我也想傳達一些希望,我認為希望大概是最悲哀的情緒之一,我嘗試在這件作品中盡力傳達出這一點來。」
一如以往佳士得拍賣Stik捐贈的作品一樣,3月28日《偉大母親(小型版本)》的拍賣所得款項將會全數撥捐慈善機構,這些受惠機構分別為Artification (倫敦的非牟利組織,組織曾支持Stik創作《偉大母親》)和全新公益項目MyMural。MyMural是倫敦市長辦公室與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的預防犯罪設計中心(Design Against Crime Research Centre)合作推行的項目,旨在鼓勵居民策劃居住地點的藝術項目。
Stik說:「此舉把權力交給居民協會,讓公眾決定他們想要怎樣的建築。」他希望項目最終能擴展至整個倫敦和英國。
Stik (1979年生),《沉重》,2012年作。砂模鑄造,藝術家自選橡木底座。(共)1660 x 410 x 410毫米。估價:100,000 - 150,000英鎊。2019年9月18日將於佳士得倫敦版畫及限量作品拍賣會呈獻
他又指:「創作街頭作品時,我會先在紙上繪畫草圖,然後製作立體模型,這樣我才能真正感受整座建築的感覺。然後我會爬上大樓。當我創作一幅街頭作品時,不但要與社區有關,還要配合它所在的建築。街頭是你的媒介,你必須利用建築物和街道,所以這種創作成為真正與城市的合作。如果你只是把作品塗在牆壁表面,便不算真正投入與城市的互動。」
Stik希望在作品中「表達社區的堅忍和脆弱。我許多作品都涉獵這個題材:脆弱者的堅持,以及希望和堅毅的愁思。」不過,Stik說他的作品最終希望「幫助邊緣化的社區發聲,提醒大家留意那些高呼『我們還在這裡,我們還未離開,我們仍在堅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