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多彩、精美无朋:中国外销瓷呈献The Tibor珍藏

中国出口艺术资深专家马博懿(Becky MacGuire)引领我们一同赏析The Tibor珍藏,乃藏家呕心沥血40余年方才集成。 收藏中可见多件精美罕有的“tibores”华丽巨型瓷瓶,The Tibor珍藏之名便来源于此

main-880

所有艺术品都满载着各自的文化历史,其所画何物、如何制作、怎样使用,或是流传过几代藏家,都是历史的承传体现。在中国出口艺术品中,尤为如此。每一件精品都向历史颔首,当年的收藏趋势均预示着如今艺术、设计和鉴赏的全球化活力。

中国外销瓷是指专为出口至西方而在中国制造的瓷器。”佳士得中国出口艺术资深专家马博懿(Becky MacGuire)解释道。“在欧洲,直至1710或1720年代才生产出粘土陶瓷。没人知道怎样烧制出坚硬洁白的瓷器。只有中国人在几百年前便掌握了这一门技艺。”

中国瓷器很快便风靡整个欧洲,成为令人趋之若鹜的奢华精品。专家表示,中国瓷器首次出现在欧洲市场要追溯至14世纪,而随着航运不断发展,欧洲对华贸易亦稳步增加,每艘从欧洲启航去往亚洲的商船都“期望带着来自中国的商品满载而归”。15、16乃至17世纪时,愈来愈多的中国瓷器来到欧洲。

三百多年间,从亚洲远渡重洋来到欧洲的艺术品和工艺品也开始有所变化,中国工匠意识到欧洲人的兴趣所在,于是尝试投其所好,而欧洲公司和藏家也发现可以委托制造与自己品味相契合的艺术品。应运而生的中国出口艺术便是融贯东西方审美理念的上佳范例。

The Tibor珍藏包含各种各样的中国外销瓷器,如纹章瓷器、“粉彩”和“素三彩”等彩釉瓷器、风趣诙谐的餐具和人像等,均是上乘之作。西班牙买家和爱好者将布满华丽纹饰的巨型瓷瓶称为“tibores”,此收藏中可见多件精美罕有的“tibores”瓷瓶,The Tibor珍藏之名便来源于此。

该词也暗示了这一珍藏的拉丁起源,藏家呕心沥血40余年方才集成这一珍藏,不仅拥有中国出口贸易鼎盛时期的外销瓷器精品,亦不乏一系列多件专为当时在西班牙和中北美洲西班牙领土(“新西班牙”)生活的藏家所制的珍品。

“西班牙殖民者于1520至1820年间生活在美洲。”马博懿说道。“富有的贵族总督在当地过着衣食无忧的愉快生活,新西班牙时期对中国陶瓷精品的热爱也一定是当年的上流品味。”

西班牙藏家尤其热爱体积庞大、色彩艳丽的中国瓷器,在The Tibor珍藏中可见一斑。精选拍品包括一尊高约5英尺、布满繁花锦鲤图案的彩色珐琅花瓶;从头至尾均精美雕刻的仙鹤与公鸡;为存放朱古力或是装饰而制作的瓷器;为皇室特制的瓷器等——珍藏中数件精美瓷瓶原乃为西班牙国王腓力五世委托制作。

The Tibor珍藏中亦有丰富的餐具可供选择——既有用于上菜的餐具,亦有仅为展示之用的盘碟,更具有戏剧意义的,则是一系列饰有鱼鸟纹样的盖碗,专为扑散蒸汽之用。

佳士得此前曾呈献部分The Tibor珍藏,并将于2021年1月推出珍藏中更多精品。2019年4月亮相拍场的一件拍品以言简意赅的形式总结了中国外销艺术品背后的历史:狩猎主题大盌乃清乾隆时期约1785年所制。“盌外部可见中国常见的猎虎图案,一些骑手在马背上驰骋,还有一些狩猎者正将长矛掷向那头可怜的老虎。而盌内部则绘有欧洲常见的猎狐之旅。”

“欧洲的猎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中国的珐琅彩工匠绝对无从知悉。他拿到图纸后会观摩猎手的衣着、狩猎号角和狐狸的模样,随后依样将图案绘制于瓷器之上。”

“举世罕见的中西合璧艺术精品”便由此诞生,专家补充道。“十八世纪时欧洲与亚洲间产生如此文化交流,实乃惊人创举。我认为这件大盌完美体现了中国外销瓷的精髓所在。”

相关部门

相关拍品

相关拍卖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