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赵心绮而言,旅游、建筑和文化都能刺激创作思维。「在创作和思考过程中,我会注意每一项细节,不会着急,因为我希望最终完成的是一件艺术品。」她亦不喜欢按照草图创作,她会亲手打造蜡模,随心而发创作,令制成品更富生命力。赵心绮的招牌人手打造蜡模技术,成功为作品带来自由流动的效果。亮相今次春季拍卖的「彩色钻石及钻石胸针」,以羽毛为主题,从6,000颗钻石挑选出1,000颗钻石镶嵌而成,其钛框架仅重78克,等于两个法式马卡龙小圆饼的重量。另外一对「Snow Peas」耳坠, 更分别由29.49及26.81克拉哥伦比亚祖母绿镶嵌而成,连同「钻石、红宝石及彩色钻石戒指」,每件珍贵作品均能代表赵心绮的创作精髓。
佳士得香港于2017年5月30日春拍期间举行「瑰丽珠宝及翡翠首饰」拍卖,当中将呈献由郑志刚先生 (Adrian Cheng)、赵心绮女士 (Cindy Chao)、陈智安先生 (Edmond Chin) 及王幼伦女士 (Michelle Ong)四位国际知名珠宝设计师设计的精采珠宝首饰,将成为拍卖场上的瞩目亮点。
于拍卖举行前,佳士得分别与几位设计师进行专访,他们与大家分享了其设计灵感和创作过程,以及怎样与珠宝结下不解之缘。来自艺术世家的赵心绮,外祖父是台湾著名庙宇建筑师,父亲是雕刻家,她却经母亲鼓励成为珠宝设计师。「我从祖父和父亲传承了建筑学的三维视野和手工雕刻的超卓技艺,令我可以创作出有别传统的作品。」至于陈智安则从小跟随父亲到珠宝店,陪伴他为母亲挑选精致首饰,他如此形容: 「我觉得自己命中注定要成为珠宝设计师。」王幼伦在加拿大完成学业后回港,透过一位亲友邀请成为珠宝学徒。「我于那时候学习有关宝石的特质和颜色。由于找不到心仪的款式,于是我开始自行设计珠宝,然后陆续有朋友请我替他们设计珠宝,转眼已过了25年。」
作为国际知名珠宝设计师,源源不绝的灵感成为重要的原动力,三位又从哪里获取灵感呢?陈智安深受建筑学和艺术启发,旅游时更不忘到美术馆参观。「艺术是一种灵感,而艺术亦融入了生活当中,一幅绘画的颜色组合甚至装饰艺术的图案细节,都能成为设计元素。」王幼伦亦从来不乏灵感。「天空的美丽云彩能激发我创作钻石胸针的灵感,精巧的蓝白色瓷器亦可启发特别袖扣上的蓝宝石色调。」王幼伦会在床边放置一本记事簿,半夜醒来时把脑海中浮现的构思写下,而她的品牌名字"Carnet",在法语中正解作「小笔记」。

王幼伦形容佩戴Carnet珠宝的女士皆自信迷人,令人印象难忘。

赵心绮来自艺术世家,作品充满建筑和雕刻元素,极富立体感。
而王幼伦的创作过程则这样展开:「构思好设计后,我便会尝试不同的镶嵌方法及宝石,令设计更生动。」她认为佩戴Carnet的女性皆自信迷人,令人印象难忘。「于设计珠宝时,我以展现和突出穿戴者的个性为目标,强调设计上的丰富幻想,透过作品重新诠释大自然及不同形态的可能性。」出自王幼伦手笔的每件作品都突显了其设计视野,也体现了高级珠宝工匠的精湛技巧,如她特别为今次春季拍卖挑选的「彩色蓝宝石及钻石项链」、「彩钻及钻石胸针」以及「41.34克拉长方形彩棕黄色VS1钻石戒指」,均将坚硬强韧的宝石变得柔软、顺滑和飘逸,犹如被赋予了生命。

陈智安的作品糅合传统、现代和前卫风格,并以观察宝石为创作过程的开始。
「我的创作过程由观察宝石开始。」在创作过程中,陈智安尝试把不同宝石融合于作品之内。「有些宝石悬浮半空时更吸引,有些需要以肌肤衬托,有些则要配合不同镶嵌方法才能展现个中美态。」陈智安认为有两种宝石份外迷人,「一种是带点冷艳美感的宝石,于任何角度、由谁佩戴都很美。另外一种是很有个性的宝石,每天看起来都不一样,千变万化。」陈智安的作品糅合传统、现代和前卫风格,过往他曾收藏东南亚古董珠宝,此经验亦为他带来设计上的启发。「这个经验让我领悟到设计可以很自由,而且充满可能性,珠宝首饰不只得一种,我们应该突破常规。」他于今季拍卖呈献了三件作品,完美地突显了其独有风格,当中包括「红宝石及钻石耳坠」、「3.37克拉蓝钻石戒指」,以及为瞩目拍品之一的「哥伦比亚天然祖母绿『Palmette』项链」。这件珍贵项链由11颗未经加工的天然祖母绿互相交织而成,万中无一,完美相称,珍罕程度为拍卖场上首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