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種明朝流傳至今的家具之中,以圓後背交椅最為罕有。交椅結構複雜,可以摺起運送和存放,但由於設計精細,承受的磨損更大,故亦容易損壞。
佳士得紐約中國藝術部專家鄭玉京表示:「早在十二世紀的中國書畫中,已有僕人背著交椅穿越鄉郊的情景。」這類畫作讓我們得知古人使用及處理交椅的方式。
交椅由歷史更久遠、設計更簡單的摺凳「胡床」改良而成。圓後背設計採用流暢圓滑的馬蹄形椅圈,方便摺起。摺起時,軟屜前方的橫桿剛好藏在弧形角牙之間。
圓後背交椅以珍罕木材或雕刻漆木製成,榫卯及鉸鏈位置以金屬裝飾加固,通常為皇室、官吏或文人所用。皇帝在外交場合或遊玩出巡時,也會以交椅代替龍座。
由意大利藝術家兼耶穌會傳教士郎世寧(1688-1766)繪畫的作品,現藏於巴黎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畫中描繪乾隆(1711-1799)坐在圓後背交椅上接受哈薩克斯坦使節進貢的駿馬,當中的交椅便用作龍座。
鄭玉京指目前已知尚存的明朝(交椅設計的鼎盛時期)圓後背交椅只有不足30張,當中大部分藏於各地博物館,包括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明尼阿波利斯美術館及北京故宮博物院。
佳士得將於9月13日呈獻一張由私人珍藏的稀有圓後背交椅,鄭氏表示:「此椅以黃花梨製成,黃花梨是一種亞洲黃檀木,體現精緻明式家具的含蓄典雅與高超工藝。要將黃花梨塑造成優美的弧線,講求精湛的工藝與深厚的專業知識,委託製作此椅的人必定為達官貴人。」
此椅為Rustic Studio珍藏之一,該批私人珍藏包括六件拍品,全部由知名古典中式家具商人伍嘉恩蒐羅而成,伍氏在香港亦設有藝廊。
此珍藏還有一套四張源自十七世紀的黃花梨圈椅。鄭玉京表示:「四張成堂的椅子通常會被拆成兩對或單獨出眾,能夠齊集一套實在難能可貴。圈椅設計典雅悅目,由於支撐組件不多,感覺輕巧,將焦點集中在細緻的弧線和輪廓。」
另一精選拍品是上圖所示的十七世紀製翹頭案,刻有象頭紋飾和龍紋雕花。
Rustic Studio珍藏的古代中式家具將於2019年9月6至11日在佳士得紐約預展,拍賣將於9月13日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