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末,84岁的巴布罗·毕加索因溃疡需要手术,而入住巴黎塞纳河畔纳伊的美国医院。他在住院休养时期重读了不少经典文学著作,包括莎士比亚名篇,以及大仲马的名作《三个火枪手》,同时也沉浸在伦勃朗巨作中。
当他1967年康复后重新执起画笔,不难想象神气活现的火枪手开始占据了他大部分画作的主题,其后五年中一直如此。如今这些作品已经成为世界各大重要私人珍藏和博物馆收藏的珍宝。毕加索传记作家约翰·理查德森(John Richardson)认为,火枪手画作代表了艺术家“最崇高的理想典范”。
5月26日,毕加索作于1969年的经典巨作《画框中的男子半身像》将于佳士得香港二十及二十一世纪艺术晚间拍卖中首次登上拍场,作品来自辛·康纳利爵士旧藏。
此画中的火枪手令人想起文学作品中的著名人物,与毕加索本人亦有几分相似,画作以明亮色调绘成,艺术家以活泼手法厚涂颜料。《画框中的男子半身像》中可见历史元素与现代主义的碰撞,充分体现毕加索博古通今的高超技巧,见证艺术家不断参考历史,同时亦锐意创新的卓越创作手法。毕加索一生一直屹立于推动艺术发展的前沿,直至晚年依然矢志不移。
此作中蓄着山羊胡的火枪手彷佛大仲马名作中的主角达达尼昂(d’Artagnan),两人的态度都和蔼可亲。有趣的是,毕加索彷佛也从黎塞留主教(大仲马小说中达达尼昂和火枪手们的宿敌)的肖像中颉取几分灵感。同主教一样,毕加索笔下的主人公面部的胡须和颧骨也刻下有趣的侧影。
这位伟大的西班牙艺术家曾经说过,“每位画家都把自己当成伦勃朗”,这位荷兰古典大师的艺术影响在《画框中的男子半身像》中亦有迹可寻。毕加索晚年经常欣赏伦勃朗的巨作《夜巡》(1642年作),连续几天以投影的方式呈现在穆然的工作室墙上。《夜巡》中的火枪手完全进入了毕加索的内心世界,也影响了他绘画同类人物的方式。
大仲马的小说背景设定在法国国王路易十三统治时期,仅比《夜巡》的创作年代早了十年左右。然而到了二十世纪中期,火枪手的浪漫形象只存在于历史当中,火枪更是早已被战争淘汰。经过二十世纪上半叶后,火枪手已是不复存在的古老形象,而毕加索则抱着温暖的怀旧心情绘下这些肖像。
这幅即将登上拍场的画作以饱和的明亮色调绘成,艺术家以活泼手法解构主角的头肩部分,创造出青春的活泼创意能量,与大仲马笔下潇洒探险的火枪手有异曲同工之妙。毕加索于晚年大病初愈后画下此作,彷佛也代表着他的怀旧之心,回望当年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青年时期。
同他艺术生涯此前的斗牛士主题类似,火枪手也成为毕加索的另一个自我。首先,画中主角拥有毕加索的深色眼眸。其次,画面右方可见主角手中的烟斗燃起袅袅烟圈,一直延伸至头部的左上方。毕加索传记作家约翰·理查德森(John Richardson)表示,毕加索人生大部分时间中,烟草都是“他唯一的兴奋剂”(除了偶尔小酌几杯之外)。但在他接受手术时,为了健康而不得不终生戒烟。理查德森在著作中写道,毕加索画作中许多吞云吐雾的火枪手,正是凸显出他自己“对烟草的怀念之情”。
此画题为《画框中的男子半身像》,这里的“画框”是指画面中彷佛巴洛克时期华丽鎏金装饰的鲜黄色外框,毕加索用现代方式巧妙演绎错视画法(trompe l’oeil),制造出画中有画的错觉(画作本身亦附带真正的画框),在艺术家创作中可谓绝无仅有,并令这幅肖像画作成为令藏家趋之若鹜的重要作品。画中的画框以及整体绘画风格无疑有梵高(van Gogh)作品的影子。画面布满丰厚雄浑的笔触,譬如主角的绉领,令人想起这位荷兰艺术巨匠的创作。
梵高生前并未获得世人赏识,而毕加索绘下此作时早已成为艺坛顶尖巨匠,与梵高形成鲜明对比。回首一生重要成就时,毕加索从历史中汲取经验,由西方伟大文化中吸收精髓,并以挪用历史的手法奠定自己在艺术史中的重要地位,以精妙的方式将西方文化中的代表元素化为己用,创下艺术史上的不朽杰作。
《画框中的男子半身像》首度现身拍场,被佳士得印象派及现代艺术部联席主席Adrien Meyer誉为“市场上最顶尖的毕加索晚期巨作之一”。艺术家完成此作四年后离世,享年91岁。“此作无疑是毕加索‘火枪手’系列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除此之外,作品显赫的来源更为其锦上添花,将二十世纪艺坛及影坛两大巨星联系在一起,辛‧康纳利不但是银幕巨匠,更是非凡的艺术鉴赏家。”佳士得亚太区副主席暨国际总监何杏淇补充说道。
康纳利爵士是电影史上首任出演詹姆斯·邦德(James Bond)的影星,也是一位非凡的艺术鉴赏家。康纳利爵士之子史提芬·康纳利(Stephane Connery)表示,康纳利爵士“对于美学、形态及动态有着非同寻常的敏锐触觉,与他卓越的影视生涯休戚相关。”辛·康纳利拥有不少毕加索的作品,《画框中的男子半身像》是他经私人洽购纳入珍藏。康纳利一般对艺术家早期的作品较感兴趣,但此作是一个例外——史提芬认为,父亲被这幅画作“强大及自由的表现力”深深吸引。这位银幕巨匠显然“热爱作品表面厚涂的颜料和艺术家绘下的画框”。
此时此刻,我们不禁会思考此幅巨作前任藏家、艺术家、他心目中的艺术英雄和笔下神气活现的主角之间的联系。康纳利爵士塑造的著名银幕主角充满冒险精神,勇于创新亦锐意前行;堪称现代英雄的浪漫形象,与毕加索在二十世纪艺术史上的伟大地位有异曲同工之妙——他的无畏气质可谓艺术探索旅程中的不朽灯塔。而这种男子气概在毕加索钦慕的艺术前辈作品中亦有体现,他们笔下的火枪手亦代表着同样的志向与抱负。康纳利爵士在二十世纪电影史上拥有不可磨灭的经典形象,而毕加索的火枪手又何尝不是同样伟大。康纳利爵士故藏中的杰作如今现身拍场,为下一任藏家提供宝贵的购藏机会,亦为作品的侠义风度写下完美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