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松林
西弗斯卡亚(Siverskaya)位于圣彼得堡以南70公里,是十九世纪俄国市区居民的避暑胜地。俄罗斯著名风景画家伊万‧希什金(Ivan Shishkin)素有“森林之父”之称,他部分闻名遐迩的作品便是在西弗斯卡亚和附近的森林中创作。
希什金对大自然的热爱反映他的爱国情怀。他是艺术家组织“巡回展览画派”(Peredvizhniki)的创办成员,该组织的艺术家多以极度写实但充满象征意义的手法描绘百姓和风景。希什金视祖国的壮丽乡郊地区为国家身份的象征,他几乎可乱真的季节画作、动物和雀鸟画作亦备受赞誉。
山沙岛的嶙峋海岸
纽约艺术家弗雷德里克‧丘奇(Frederic Church)在1850年首次到访缅因州对开的山沙岛,因为他听说那里拥有“全国最美丽的”海景。
丘奇从未绘画过海景,但他被宏伟壮观的海岸深深吸引,因而在其后30年重游山沙岛十多次。这幅早期画作是丘奇最写实的缅因州风景画之一,他后来游览南美洲,深受启发,自此改用一种更富想象力的热带风格描绘缅因州。
英国乡郊
约翰‧康丝塔伯(John Constable)在1819年初次踏足伦敦北部郊区汉普斯特德时,这条村庄仍然是城外郊区的一部分。他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眺望城市的画作,以及描绘他后来所指的“壮观的云朵,以及光暗和色彩的效果”。其后七年间,康丝塔伯每年夏天都会来到村内租住一间房子,直到1827年正式定居当地。
康丝塔伯对大自然的热爱源于他在萨福克郡乡郊度过的童年。他长大后回忆道:“我的童年无忧无虑,全因斯陶尔河岸的美丽景致,那些风景让我成为画家,我心中充满感激。”
澳洲吉朗的连绵山脉
尤金‧冯格拉德(Eugène von Guérard)生于维也纳,在1852年移居澳洲时,已是欧洲首屈一指的风景画家。他被“新世界”和淘金热所吸引,因而前往澳洲。此作描绘的维多利亚州吉朗当时是一个繁荣的淘金小镇,是冯格拉德定居澳洲四年后所作。
《吉朗的风景》原由英国作曲家安德鲁‧莱特‧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收藏,他在2006年7月透过佳士得私人洽购服务将作品售予吉朗美术馆。
冯格拉德对澳洲风景的细致描绘,现已成为一个失落世界的科学证据,保育专家依照他的画作《塔山》(现藏于瓦南布尔艺术馆),在该区重新种植因放牧和采矿活动而消失的原生植物。
美国欧神诺沙丘自然保护区
在1920至1930年代,加州欧神诺壮观的海岸沙丘和波西米亚社区引起艺术家、音乐家和摄影师的注意。爱德华‧韦斯顿(Edward Weston)在1934年首次拍摄沙丘,但他最出色的风景系列作品则摄于1936年。
对韦斯顿而言,大自然会直接影响“人的心灵和外观”,他认为风景摄影和纪实摄影同样是行动主义的一种。亨利‧卡蒂尔‧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指责他和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对社会漠不关心,表示:“世界即将崩溃,但亚当斯和韦斯顿那些人却在拍摄石头!”韦斯顿尖刻地回应:“认为风景……没有‘社会意义’,未免太过天真。对特定地点的人类而言,风景的重要性远超过城市这种煞风景之物。”
拉丁美洲的热带雨林
古巴艺术家汤玛斯‧桑契斯(Tomás Sánchez)对热带生态系统的描绘是“将不同风景的理想化混合”,灵感源自他穿越哥斯达黎加、古巴、墨西哥和中美洲森林和山脉的徒步旅行。紧张的政治局势迫使他在1990年离开古巴,但他的作品仍然体现对祖国的回忆。
事实上,桑契斯的其中一幅作品由劳尔‧卡斯特罗(Raul Castro)买下,作为送给哥哥菲德尔(Fidel)的生日礼物。桑契斯在接受佳士得Christies.com访问时解释:“我甚少直接绘画大自然。那是古巴马埃斯特腊山脉的一处,后来发现原来菲德尔和部下于1959年在发动革命前曾躲藏在马埃斯特腊山脉,他从小屋里正好看到这个景色。”
新墨西哥州沙漠
乔治亚‧欧姬芙(Georgia O’Keeffe)于1942年在新墨西哥州幽灵牧场的家中写信给艺术家阿瑟.道夫(Arthur Dove)时表示︰“我希望你能看到我所见的窗外景色。北面是土粉红色和黄色的悬崖……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世界。”
欧姬芙于1929年首次来到新墨西哥州,立刻感到非常亲切。她忆述︰“我一看见它,便知道那是我的国度。我从未见过这样的风景,但很适合我。这里的气氛与别不同。”
首次到访后,欧姬芙于两年后完成《阿比丘附近》,反映她对这片辽阔沙漠和山脉的热爱。在1949年永久移居新墨西哥州之前,欧姬芙几乎每年都会回到这里。
中国峨眉山
峨眉山位于中国西南部四川省,高达3,099米,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冠。峨眉山是朝圣之地,建有数十座寺庙,千百年来一直都是艺术家的灵感来源。
中国水墨画家黄君璧(1898-1991)于1940年代居于四川省,他依照记忆创下这幅峨眉山景。他与张大千和溥儒合称“渡海三家”,因为三人均于1949年前离开中国大陆,黄氏最终定居台湾。
瑞士图恩湖
瑞士画家费迪南德·霍德勒(Ferdinand Hodler)宣称风景画应该“去掉无关重要的细节,展现更壮丽、更简单的大自然”。
霍德勒一生创作和推崇肖像画、历史画和象征主义,数十年后在晚年回归风景画。他在晚年创作的风景画中,以简单、对称和重复的山脉景致清晰体现其称为“平行主义”的象征主义风格。对于霍德勒来说,平行主义的概念不只是一种艺术风格,也是他认为自然和生命均有其秩序的哲学。
南极洲
巴西摄影师塞巴斯蒂奥·萨尔加多(Sebastião Salgado)于2004年展开史诗式的项目《Genesis》,记录世上最遥远的无人之境。他在八年间踏足南极洲、亚马逊、西伯利亚和加拉帕戈斯群岛,为沿途风景、动物和土著小区拍摄黑白相片。
塞巴斯蒂奥·萨尔加多(1944年生),《南极洲保莱特岛和南设得兰群岛之间的冰山》,2005年摄。此作于2017年4月6日在佳士得纽约售出,成交价32,500美元。艺术作品︰© Sebastião Salgado / nbpictures.com
萨尔加多在前往南极的旅途上,看到天空“非常壮观优美,在你面前发亮”。其后他在2014年出版《Genesis》一书,并称之为“我写给地球的情书”。
他提醒人类:“地球上大约46%的地方仍然保持着创世时期的样貌,我们必须好好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