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短谈:常玉《五裸女》

1921年,常玉从上海启程出发,前往巴黎。他在蒙帕纳斯租下一间小公寓,不久便成为了当地波希米亚社交圈里的熟悉面孔,常在当地咖啡馆中消磨下午时光。

在四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常玉的大名与裸女画作间划上了等号,而在万里之外的故土中国,千百年来未有绘画裸体女子的艺术传统,实际上中国画作几乎从不以人像为主体。在这一背景下,常玉的创举尤为值得一提。

“常玉是一位锐意创新的艺术家,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融贯中西艺术传统。”佳士得香港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部主席张丁元表示。

11月23日,被张丁元形容为“艺术家巅峰巨作之一”的《五裸女》,即将于佳士得香港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中隆重登场。

常玉1895年生于四川。幼年起便在家人的支持下拜名师习书法,并发展自己对艺术的爱好。

常玉(1895-1966),《五裸女》,1950年代作。估价:250,000,000 – 550,000,000港元。此作将于11月23日于香港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中呈献

常玉(1895-1966),《五裸女》,1950年代作。估价:250,000,000 – 550,000,000港元。此作将于11月23日于香港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中呈献

大部分赴法学子后来都返回故国,但常玉却留在了法国,一辈子未曾回首。他就读于大茅舍艺术学院,在那里初次接触到速写和裸体绘画。

这一艺术传统在西方已有几百年历史,当中最赫赫有名的作品莫过于文艺复兴时期来自提香等诸位艺术大师的画作。然而与是次上拍的《五裸女》最有渊源的,要属同僚艺术家马蒂斯于1910年所作的《舞蹈》,画中亦描绘五位裸体人像,但二者间的相关之处却远远不止于此。

总的来说,马蒂斯和常玉都钟情于饱和明烈的色彩与活泼动感的线条。

“《五裸女》中鲜艳饱和的红色背景,与女子脚下明亮浓郁的黄色地毯,都令人想起马蒂斯的作品。常玉以线条表达动态的手法亦是如此。尽管每位女子的上半身彷佛静止不动,但其双腿却好像正轻姿曼舞一般摆动。”张丁元评论道。此画因此令人忆起马蒂斯的《舞蹈》一作。

值得一提的是,常玉之作与其早期在中国接受的艺术训练密不可分。他的笔触并非挥毫泼洒,而是细腻精准,将他笔下果敢妩媚的黑色线条称作中国书法,可能最为准确。

常玉来到巴黎后不久便获得成功,在1925年的秋季沙龙中展出作品,四年后,知名艺术商亨利·皮耶·侯谢(Henri-Pierre Roché)同意代理常玉作品,侯谢慧眼独具,早期便大力支持毕加索布拉克作品。

除了静物花卉作品外,裸女亦是常玉一生不断回归的创作主题之一。据艺术家专题目录显示,他总共创作56幅油画裸女作品。《五裸女》一作来自1950年代,是艺术家晚期巨作之一。他于1966年去世。

此作为何被称作难得一见的旷世巨作?首先,它是常玉所有裸女油画中尺幅最恢弘壮观的作品;其次,画幅中描绘裸女数量之多前所未有,独一无二。

“在《五裸女》一作中,我们所见到的绚丽色彩,是艺术家长期沉淀出的标志风格。”张丁元补充道。“传统中国艺术家一般仅以黑白两色绘画。”

“而画中的五位裸女,轮廓典雅简洁,与艺术家此前作品中比例夸张的裸女形成鲜明对比。”

“换言之,此作堪称凝聚常玉毕生才华的旷世巨作,见证其创作生涯巅峰时期的艺术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