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士得香港將於2016年秋拍期間的11月28及29日舉行「中國當代水墨」、「中國古代書畫」及「中國近現代畫」拍賣,呈獻一系列精采拍品。佳士得中國書畫部資深專家暨拍賣主管柯少君更帶領我們從部分拍品中,窺探詩詞於中國書畫所扮演的角色及其重要性。
來自宋元朝代、約十二、十三世紀的中國古代書畫大部分為「無款」(即佚名),畫家甚少為作品題詩,亦沒有留下簽名或印鑑。今個秋季「中國古代書畫」拍賣呈獻的其中兩幅作品,宋元時期的《寒山過客》以及附有「乾隆御覽之寶」印章的《犬蝶圖》,正屬「無款」類別,前者更透過亭台樓閣、山澗泉水及古樹寒枝等景物予人無限想像空間,然而一些無款畫在細心觀察下或能發現畫家隱藏於畫中細節部分的簽名。
明朝尊崇文人畫,著名「明四家」的沈周、文徵明 、唐伯虎和仇英均才氣橫溢,作畫以外亦擅長寫詩,在完成畫作後,他們會有感而發為作品題詩。柯少君形容詩詞可為書畫「額外調味」,有助觀賞者領會畫家創作時的心境。「文徵明是『明四家』中最全面的文人,其作品象徵傳統中國書畫中最嚴謹的文人畫方式,今季拍賣帶來了其作品《深山話舊》。文徵明為此作品題詩,以詩情配合畫意來表達深遠意境。」除了深化意境外,詩句亦能在視覺上發揮平衡構圖的作用。「文人畫在清朝繼續盛行,惲壽平在《 山水詩意四景》中描繪春夏秋冬,並為山水四景題詩。傳統中國山水畫有很多留白位置,加入詩句有助豐富畫面,更產生了意外效果,打破語言界限,讓看不懂中文的觀賞者也可從構圖上獲得視覺滿足。」
宮廷繪畫於過去十五年來備受藏家追捧。清朝年間,乾隆皇帝開始編撰《石渠寶笈》,藏品主要由一些臣子供奉或繼承前朝的收藏。此外,乾隆皇帝亦有供養宮廷畫家,替宮廷皇室服務,紀錄皇室生活的點滴。「董邦達的《桃源春曉》正是由乾隆皇帝委託創作的特定作品 。『桃源春曉』四字概括了整幅作品的意境,描繪出桃花盛放的春天早上。畫上的簽名工整謹慎,表達出畫家對作品能成為皇室收藏的敬意。」
乾隆皇帝愛好詩詞,會為特定作品題詩,如張宗蒼的作品《虛齋鶴夢》。「乾隆皇帝在觀賞《虛齋鶴夢》時有所體會而引發題詩的構想。他題詩和蓋上印章,是對作品的一種肯定。」柯少君指印章就像現代的「米芝蓮星級評鑑」,得到印章就如榮獲皇室嘉勉,會提升作品的價值。事實上,研究書畫時,色彩奪目的宮廷或藏家印章是鑑定作品質素的重要指標之一,因為藏家會對比不同朝代和時期的鑑藏印章,以追溯作品來源,加深對畫家及其作品背景的認知。
於另一邊廂,八大山人為「詩畫合一」賦予新定義。柯少君認為八大山人風格獨特,畫作和題詩同樣偏向抽象。「清朝時期,不少明朝遺民都刻意與清室保持距離,甚至選擇隱世,身為明室後人的八大山人更曾經出家修行。在藝術層面上,八大山人的創作於明末清初時達至顛峰期,風格為後輩藝術家帶來深遠影響。《山水花卉册》作品中的其中一頁出現了抽象的葡萄,詩詞內容講述張騫出使西域,輸入西域物產資源如葡萄。」柯少君提出詩詞背後或許蘊含另一種意思。「張騫出使西域讓漢人首次接觸中亞文化。畫中葡萄會否另有所指?身為明室後人,八大山人當時面對漢人和滿人之間的衝擊,教我們聯想到詩中其實隱藏其他訊息。」八大山人的作品蘊藏弦外之音,要尋找答案便要了解更多歷史和文學背景,也是其創作廣受中外藏家歡迎的原因。
來到中國近現代畫及當代水墨,詩詞繼續成為畫家創作的一部分,甚至成為一種有效工具,傳達個人訊息和意念。張大千的畫作常以高士文人為主題,在「中國近現代畫」拍賣中的《秋山獨往圖》,他加入題詩以表達畫中人物甚至他個人創作時的心境,抒發離鄉背井、孑然一身的情懷。中國當代藝術家劉丹更可說重建了通往舊有中國書畫的橋樑,他於2016年創作的《洞天十二》加入大篇幅古詩,平衡構圖之餘將中國古畫元素融入現代創作,可說是當代水墨的最佳演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