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佳士得香港秋拍期间,东南亚艺术成交总额达9,700万港元,其中「越南艺术精粹:尚–马克・勒费弗尔珍藏」整系列逾拍前高估价成交。佳士得专家、东南亚艺术拍卖主管陶啟勇(Dexter How)在此分享若干越南及东南亚艺术购藏要点,并邀您一同赏析近年于佳士得拍场亮相的越南艺术精品佳作。
首先,让我们明确越南近现代艺术的定义。一般认为,越南现代艺术始于1924年,当时维特・塔迪(Victor Tardieu)创立了河内美术学院(Hanoi School of Fine Arts),自此越南现代艺术史便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于1930年代前往法国的艺术家;以及留在越南的艺术家。法国教授的教学和影响,加上越南艺术学生和画家的杰出才华,形成了一种东西方文化碰撞、非比寻常的良好关系,而媒材则以油画、绢本水墨或水粉与漆画为主。
第二个时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时远赴法国的艺术家继续拓展国际化事业,而留在越南的艺术家则要在文化部的严格指引下作画。再下一个时期则是1954至1975年,这段时期见证了越战结束、全国统一。这段政局不稳的时期,塑造了另一种艺术美学,不少艺术家一直寂寂无闻,直到后来才被肯定。
越南当代艺术通常指1986年后越南推行革新,展开经济改革后创作的艺术作品。由于在改革前艺术家必须按照既定的指引创作,因此改革开放对艺术发展影响深远。
越南艺术是一个充满对立和冲突的原创世界,它对艺坛的五大贡献包括东山文化、扶南雕塑、占婆雕塑、一种形式特别的陶瓷以及二十世纪绘画,而越南艺术也正是通过这五大主题来呈现的。
越南艺术一直受传统和古典文化影响,例如占婆、儒学和佛教,而法国对其在二十世纪的影响力亦举足轻重。这种影响力不但源于1924年成立的河内美术学院,也来自普世的自由追求,以及通过持续研究突显的越南文化。
目前仍然需要从严谨的学术角度就东南亚艺术进行大量的识别和反思工作,但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范畴。随着越南的发展加快,在越南本地和东南亚地区藏家的推动下,近年越南艺术也越来越受市场欢迎。
主因无疑是越南艺术的出众品质,自从大批艺术家移居法国后至今,越南艺术逐渐获得肯定。越南艺术一直以来以受到一批充满热忱的藏家追捧,但现在不同的是,近年对越南艺术感兴趣的藏家财力更加雄厚。如前文所提及,越南的发展和经济开启了更多门户,令更多来自美国、欧洲、中国、韩国、新加坡和印尼的新藏家也开始热衷于购藏越南艺术品。
值得留意的艺术家当然是曾就读河内美术学院的十多位杰出艺术家。佳士得迄今仍保持着黎谱(Le Pho)、武高谈(Vu Cao Dam)、苏玉云(TôNgoc Van)、阮潘正(Nguyen Phan Chanh)、梁春尔(Luong Xuan Nhi)和黎氏秋(LeThi Luu)的世界拍卖纪录。这些艺术家的精彩力作近年来屡次超越及打破各自的世界拍卖纪录。
大部分情况下,绘画最容易购得,但只要市场上出现武高谈的罕有雕塑,必定会备受注目。藏家购藏时应当谨慎,仔细研究画作来源。声誉卓著的国际拍卖行是可靠的来源,因为我们能接触到不同的珍藏和最出色的作品。
我会建议他们只收藏自己喜欢的作品。无论是一件物品还是一幅画,它们会每日陪伴在藏家身边,供细味欣赏。藏家应当追求品质卓越的优秀佳作,即便只是偶尔购买一幅精美之作,也比只着眼于数量更可取,因为艺术收藏重质不重量。最后要着眼于艺术品的传承价值,许多近期拍卖的作品都已由藏家珍藏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