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英带领我们进入他的工作室,分享其革命性创作背后的灵感,以及「世英切割」的研究过程。文中辅以2019年1月在佳士得香港举行的「Shapeshifter ── 陈世英平行宇宙个展」之展品作说明,阐释这位创作大师的非凡艺术创作意念。
陈世英形容自己「透过宝石、金属以及各种不同物料去演绎人生,透过创作来追求自由」。
陈世英在1956年生于中国福建,可说早与艺术结缘。他在8岁时已开始徒手制作塑胶花、在16岁的时候于一家传统工场当上9个月的雕刻学徒,却感到创意难抒,于是转投学习浮雕(阳雕)和内雕(阴雕)的技术。往后的40年,陈世英广泛钻研各种技术及物料,藉此实现他自身的艺术概念。
陈世英引述早期珠宝雕刻原来受到米塞朗基罗所启发,特别在光影的演绎上。「我都会在光上面作为考虑因素。」他解释,「当心灵的光和物质的光进入宝石表面,我不断探索,直至找到光可走到宝石的位置。」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世英的创作形成了鲜明的风格,结合了大自然、哲理和雕塑的元素。他的蝴蝶与花朵展现大胆鲜艳的色彩和丰盈之美;他的作品充满雕塑感,既浪漫、又现代。
陈世英的成功亦早已有迹可循,精湛的工艺、明亮色彩的搭配及巧妙的设计经常令人惊喜。在陈世英的眼中,宝石拥有生命,透过与宝石沟通他能找到一个切入点,领略材料和颜色的配搭。
为了展现宝石最璀璨的一面,他努力研究各种雕刻技巧,如花上了两年半时间钻研「世英切割」(Wallace Cut),而由他独创的世英切割,现时更加是享誉国际珠宝界。
「『世英切割』的概念源自摄影世界的重复曝光,可制造出重迭影像。我想将此概念融入珠宝设计,我尝试在水晶石背后刻上一点,正面看发现原来出现了五个点,利用切割改变折射角度令影像重迭,当中结合了360度阴雕技术。」
陈世英为此开始锻炼逆向思维:「你看到左原来是右,深其实是浅。我在宝石背后造出一点的时候,正面看发现原来出现了四个点,于是我开始锻炼逆向思维和逆向工艺。」
在他的眼中,珠宝雕刻是一道沟通桥梁。「创作很互动,创作者要与万物交往。珠宝雕刻也是一种沟通,当中包含结构对话、形态交换, 颜色与颜色之间互相争夺它的娇艳,这一切都会引发我的好奇,让我去研究和探索。创作时我只有一个理念,就是尽情展现宝石的颜色、特性和形态。」
陈世英致力在美学当中建立东西交流的桥梁,他是首位华人珠宝艺术家获邀参加先后于纽约(2016年)及荷兰马斯特里赫特(2017年)举行的欧洲艺术博览会,以及巴黎古董双年展(2012及2014年)。
步入2019年,一众藏家将有机会在佳士得再次欣赏到陈世英的珠宝杰作。于1月14至18日在香港佳士得艺廊举行的Shapeshifter ── 陈世英平行宇宙个展,将以80件作品构造文化、工艺和创意的平行时空,其中不少更是从未曝光之作。他以当代雕塑、珠宝艺术,以及他过去45年创作生涯中的创新发明,包括世英切割、钛金属技术、翡翠切割润光专利技术、石镶石技术、真空妙有,与及最新的世英陶瓷,引领参观者漫游时空之旅,从中发现,生命中的记忆,往往是重塑过去、重构当下和重建未来的重要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