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知名鑑賞家王南屏(1924-1985)一生周遊四海,見聞廣闊,而自始至終未曾改變的,是他對藝術收藏的無限熱忱。
他建立起被公認為最卓越的中國古代書畫珍藏,佳士得香港有幸於11月29日在中國古代書畫拍賣中推出精選王南屏家族收藏,以饗舊雨新知。
王南屏出生於江蘇常州的書香門第,父親在當地經營染織廠生意。1942年在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求學期間,他結識了大收藏家葉恭綽先生,從而開啟了自己的收藏生涯。
二十歲時,王南屏已經購入自己第一批畫作。葉恭綽為其引薦上海知名藝術商,為收藏錦上添花,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米友仁《瀟湘奇觀圖卷》便是當中之一。
1940年代末,王南屏與家人移居香港以避戰亂。但時局並未影響他的收藏熱情,他更繼續往返港台之間,拜訪當地收藏家,欣賞與購藏流傳在海外的名家精品。
王南屏一生不斷學習精進,兢兢業業,將宋元明清多個朝代的中國書畫傑構納入珍藏,其中大部分為立軸及手卷。
將於今年十一月佳士得香港秋季拍賣中亮相的焦點拍品之一,便是下圖的《南皋圖》,為明代畫家陸治(1496-1576)的山水手卷。陸治為吳門畫派重要畫家之一,人稱包山先生。此作行筆疏澹簡逸,山環水抱,水岸村居,一派江南山水景象,躍然紙上。
珍藏中另一傑作當屬清代畫家惲壽平(1633-1690)作於1688年的《國香春霽圖》。惲氏為清初六大家之一,以其花卉作品獨步天下。此畫中可見花分五朵,或作盛放,或含苞初開,風姿各不相同,隨枝前後高低輝映。畫中最引人之處為左方一枝魏紫,搖曳斜出,有獨冠群芳之姿,浥露凝香透發畫絹以外,幾乎撲面而來。
1970年代,王南屏旅居於美國及香港,當年正值中國書畫拍賣蓬勃發展,他抓住機會,在拍賣中購藏心儀佳作。王南屏亦與各大藝術收藏團體及當地學界人士交流甚廣,敏求精舍與扶輪社等,均曾邀請他舉辦書畫專題相關座談。
此外,王南屏憑藉自身的卓越文化素養,亦成為許多中國近現代藝術大師的密切好友,如張大千及溥儒等,他也常常向藝術家慷慨展示其收藏,與他們一同鑑賞與研究作品,見證他在書畫收藏圈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王南屏珍藏中可見數幅以竹為題之作(傳為柯九思所作的《墨竹圖》亦將亮相香港秋拍)。竹子外直中空,襟懷若谷,是君子氣節品格的象徵,亦體現王南屏慷慨、高雅及無私的人生面貌。
王南屏在遺稿中詳述了自己極為嚴謹的收藏原則與心得:與收藏界人士培養良好的關係,以重質不重量為原則,用獨到的眼光及不受市場潮流左右的主見評斷作品,並能以不計較購買價格是否高於市場價格的態度,集中精力收藏精品。「書畫有緣,自會遇合。」這便是他收藏經驗的最佳寫照。
王南屏於1985年辭世。他的藝術珍藏在接下來十年中先後在美國和香港舉行巡展,分別由耶魯大學美術館、密歇根大學美術館、堪薩斯大學史賓莎美術館及香港中文大學舉辦。
展覽出版的《玉齋珍藏明清書畫精選》,匯聚了高居翰、傅申、李鑄晉及屈志仁(曾任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亞洲藝術部主席)等中外藝術史重量級學者的研究,被各大學圖書館所購藏,足見其收藏在藝術史領域的重要性。
玉齋王南屏家族收藏中許多藏品已捐贈給各大國家級文化機構如北京故宮博物院及上海博物館等。部分作品在拍場上取得矚目佳績,而更有許多名家傑作至今仍由家族珍藏,當中部分精彩珍品將於今年11月亮相佳士得香港秋季拍賣。
當中矚目之作便包括上圖這幅作於1660年的水墨紙本立軸,由清初四王之一的王鑑(1609-1677)所作。由其畫題可知作品靈感源於元代山水大師黃公望(1269-1354),見證王南屏珍藏中跨越歷史與朝代的藝術脈絡與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