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葛曼琪(Margaret Gristina)賞析這件將於3月18日在佳士得拍賣的中國藝術珍罕精品︰一件細節精巧、前作虎形,後採梟形的商代酒器
在三千年前的中國,商朝統治黃河中下遊流域,當時祭禮非常重要,也是聚合整個社會的儀式。而盛放獻祭食品和酒所用的青銅禮器,更是祭典的重要一環,來自這個時代的一件珍罕盛酒器,將於3月18日在佳士得紐約上拍。
佳士得中國藝術品部專家葛曼琪表示︰「這是我見過最精美絕倫的古代青銅器之一,造工精細複雜,觥為有蓋酒器,是商代最罕見的酒器類型之一。」
觥的正面巧妙地塑造成伏虎狀,蓄勢待發,威武的面部成為酒蓋的一端。專家認為這件酒器用作盛載熱酒,讓蒸氣能從虎頭犬齒之間散出。
觥的另一端呈梟形,胸部圓渾,雙翼帶有細緻的螺旋形羽毛紋飾。兩端之間則刻有龍及其他帶有喙和角的神獸淺浮雕。
葛曼琪指︰「初見這件Luboshez舊藏青銅虎鳥獸紋觥時,酒器上饒富動感的動物臉容,以及老虎微曲的前腿和躍躍欲跳的後腿精妙細節,令我非常驚訝。整體的創意和精緻程度可謂卓爾不凡。」
雖然此觥的確切用途未明,但肯定的是這種造型的禮器產量極少,而且僅在公元前十三至十一世紀期間生產。不過,經部分學者深入研究後,我們得以更精確地追溯這件青銅虎鳥獸紋觥的紀年。
它原屬一組六件青銅觥之一,每件也大同小異,其中一件現藏於哈佛藝術博物館,兩件藏於日本,另外兩件則於1976年在中國河南安陽婦好墓中出土。
婦好王后是商朝君主武丁的王后,也是傑出的將帥、祭司兼王子之母。考古學家在她的墓中發現了2,000件陪葬品,以滿足她於陰間生活的一切所需,包括玉器、銅鐘、鏡子、貝幣和468件青銅禮器,當中包括兩件觥。
葛曼琪解釋︰「婦好王后陪葬的一對觥上刻有她的名字,令我們相信這對觥約於其去世前後製作,即約公元前1200年。這對觥與Luboshez舊藏青銅虎鳥獸紋觥的相似之處,則顯示三者在同一時間和地區製作,而且可能出自同一批工匠之手。」
此外,亦可從觥的細節推斷其神秘委託人的身份。觥內鑄刻細小的圖案(可能是族徽),以四隻足印圍繞拿著冊子或書籍的雙手。一眾專家曾嘗試透過這些圖案追查委託鑄造該青銅器人士的身份,但卻無功而返。不過,在現藏於巴黎賽奴奇博物館的一件青銅卣上,卻找到相同的圖案。
葛曼琪指︰「這證明那位富有而顯赫的物主,曾經擁有一大批青銅器具。」
青銅觥的產量於公元前十一世紀中左右開始減少,當時周朝(公元前1046至771年)推翻了商朝(公元前1600至1046年),周朝的新統治者認為商朝的酒文化腐敗糜爛,而且不尊重神聖的祭禮。相反,他們認為先靈應該會更喜歡白米和穀物這類簡單的祭品。
在較近代的中國,古代青銅器成為備受珍視之物。在1749至1755年期間,中國最知名的藝術藏家之一、清朝乾隆皇帝下令編纂《西清古鑑》,共40卷的譜錄收錄了1,529件御藏青銅禮器。
Luboshez舊藏青銅虎鳥獸紋觥以另一位備受推崇的藏家S.N. Ferris Luboshez上校(1896-1984)命名,他是一位修讀科學出身的律師,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加入美國海軍,後來派駐上海。在上海期間,他對中國藝術產生興趣,並於1949前買下此觥。
葛曼琪表示︰「他是一位罕見的藏家,即時當時中國較排外,但擁有敏銳觸覺的Luboshez卻能獲邀加入中國藏家及文人的圈子。」
Luboshez於1949年帶著他的古代玉器、青銅器、唐代陶器和明清瓷器返回華盛頓特區,並重新設計自己的家居,以便展示這些珍藏。不過,他在1982年離世前不久決定出售藏品,並指︰「我不再需要這些東西了,它們已烙印在我的腦海中。」
葛曼琪認為︰「這件青銅虎鳥獸紋觥的品質卓越、難得一見,必定會令各位高古青銅器藏家翹首以待,也會成為尋求各類非凡傑作藏家的矚目焦點。」
Luboshez舊藏青銅虎鳥獸紋觥將於2021年3月18日在佳士得紐約「商:Daniel Shapiro 珍藏高古青銅禮器」拍賣中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