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甚么是供石?
身兼哈佛艺术博物馆荣休馆长及佳士得高级顾问的权威专家毛瑞以「中国文人雅士最爱的清雅书房摆设」来形容供石。佳士得专家安蓓蕾指出,中国的文人绘画作诗时会从大自然汲取灵感,但却不会亲身走进大自然,而是会躲在书房内,以酷似群山的供石作为创作灵感。

英石「凤翥」赏石。清,估价:港币700,000 - 900,000 (美元90,000 - 120,000),于12月2日佳士得香港出云迭嶂 – 文人案头赏石提供。

天然木莲形摆件。清,估价:港币400,000 - 600,000 (美元50,000 - 80,000),于12月2日佳士得香港出云迭嶂 – 文人案头赏石提供。

补山题灵璧赏石。清乾隆,估价:港币400,000 - 600,000 (美元50,000 - 80,000),于12月2日佳士得香港出云迭嶂 – 文人案头赏石提供。
供石是天然还是人造的?
供石取自大自然,有时候会加上雕刻或刺孔,部分亦会刻上铭文。
供石来自哪里?
供石通常来自偏远的地方,而最精致的供石则来自河床或山中。部分珍罕的供石产自中国安徽省北部的灵璧县。毛瑞解释:「由于密度的关系,灵璧石的声音洪亮浑圆。深黑色的灵璧石为最上等,表面通常只有少量纹理,亮泽温润。」
产自广东省英德市的供石则较常见。毛瑞指出:「英石表面有坑纹或小窝,纹理复杂细致,广受欢迎。英石采自洞穴,而传统认为有水的洞穴出产的英石表面乌黑亮泽,乃属上等。」

祁连石「山涧洞天」摆件。清,估价:港币900,000 - 1,200,000 (美元120,000 - 160,000),于12月2日佳士得香港出云迭嶂 – 文人案头赏石提供。
古人何时开始收藏供石?谁会收藏?
早于近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在古墓中发现珍罕的石头和玉石,但直到唐代(618-907)后期,文人才热衷于收藏供石。
由宋朝(960-1279)开始,供石渐渐影响中国的文学。安蓓蕾指出:「米芾(1051–1107)及其他文人在石上写文,杜绾(十二世纪)也编写首部内容全面的石谱《云林石谱》,证明赏石的文化渐趋普及。」
人类对供石的热爱延续多个世纪,是次拍卖的珍藏种类繁多,正好印证供石的不朽魅力。安蓓蕾表示:「世界各地的藏家一旦认识供石后,也会深受其吸引。已故的波士顿艺术家Robert Rosenblum是著名的供石藏家,并将这种珍藏带到美国。」

灵璧石「五彩寰幻」赏石。清,估价:港币600,000 - 800,000 (美元80,000 - 100,000),于12月2日佳士得香港出云迭嶂 – 文人案头赏石提供。

金农及高凤翰题灵璧赏石。清乙卯年 (1735),估价:港币1,800,000 - 2,800,000 (美元240,000 - 360,000),于12月2日佳士得香港出云迭嶂 – 文人案头赏石提供。
供石有何鉴赏准则?
梁九图于十九世纪中出版的《谈石》指出「藏石先贵选石,其石无天然画意不中选。」
完美的供石(或「奇石」)的质量取决于其产地、颜色及质感等多项因素。安蓓蕾指:「色调简朴的供石以形状独特者为贵,而色泽鲜明的石头则以大块者为佳,方能展示其艳丽色彩。」
供石质量的形容词众多,包括「瘦」及「透」。供石中空的部分能与石体和光线形成强烈对比,因此备受推崇。其他形容词则指供石的年份,例如「古」便指年代久远而典雅,而「绝」则代表完美。

日本古谷石「小蓬莱」山子连画册。江户时代晚期,估价:港币240,000 - 400,000 (美元$30,000-50,000),于12月2日佳士得香港出云迭嶂 – 文人案头赏石提供。
供石如何体现中日的文化交流?
安蓓蕾表示:「这批独特珍藏主要来自日本,当中大部分珍罕供石是由日本商人在中国购买,并于十九世纪运回日本。」
毛瑞以供石的形态指出中国与日本的审美分别。「日本人在某些时期的绘画及藏石风格都跟随中国的模式,其他时期则采用日本的当地风格。」
中国藏家倾向收藏有石洞及表面纹理丰富的石头,而日本人则偏好表面平滑、外型与富士山等名山相像的形态。
有关香港秋季拍卖2015的详情,请浏览christies.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