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智慧:杭廷頓伉儷的共同興趣

這批珍藏凝聚著名學者杭廷頓伉儷六十年來的學術研究成果與個人經歷,呈獻珍稀的西藏及印度藝術傑作

頁頂圖片:

六轉輪王曼陀羅唐卡,西藏中部,約十五至十六世紀作。28 1/2 x 24 英寸(72.4公分 x 61 公分)。估價:400,000-600,000美元。此拍品將於9月21日在佳士得紐約杭廷頓伉儷珍藏拍賣中呈獻

約翰及蘇珊‧杭廷頓 (John and Susan Huntington)的珍藏既是重要的學術資源,也是偉大的藝術珍藏。他們會在家中展示珍藏,鑑賞藝術品的獨特魅力,同時也會私下或與學生一同研究作品背後的精彩故事。這些洋溢神秘色彩的作品隱藏的秘密,令二人深感著迷。滿懷冒險精神的杭廷頓伉儷,醉心研究亞洲藝術,為修讀藝術史的學生開拓全新的研習方向,他們的珍藏亦為學生提供寶貴的機會,親身欣賞難得一見的稀世瑰寶。

佳士得於2022年9月21日呈獻杭廷頓伉儷珍藏,帶來兩位著名研究學者悉心蒐羅的重要喜馬拉雅和印度藝術珍品。他們的著作和文章徹底改寫此領域的格局,從他們在亞洲各地拍攝的照片,仍能感受到二人對學術界的深遠影響持續至今。杭廷頓伉儷拍攝的照片大多為佛教遺蹟和考古挖掘現場,現已成為芝加哥大學杭廷頓佛教及亞洲藝術資料館的重要基礎。

左:約翰‧杭廷頓拍攝斯里蘭卡波隆納魯沃古城,1984年攝。右:蘇珊‧杭廷頓到訪印度中部德巴加爾毗濕奴神廟,1980年攝。

左:約翰‧杭廷頓拍攝斯里蘭卡波隆納魯沃古城,1984年攝。右:蘇珊‧杭廷頓到訪印度中部德巴加爾毗濕奴神廟,1980年攝。

1975年,約翰發表論文《The Phur-pa: Tibetan Ritual Daggers》,奠定其作為藏傳法器普巴金剛橛專家的地位。他更向私人藏家收購藏傳法器和其他飾以金剛橛的工藝品,成就這個領域中最全面的同類珍藏之一。

約翰蒐集的銅鎏金普巴金剛雙修像無疑亦與此研究相關。普巴金剛是藏傳佛教的護法神,也是憤怒的化身,通常以六臂神明的形象示人,其中一隻手上會拿著普巴金剛橛。雙修像的頸上戴著鑲嵌綠松石和飾以華麗鎏金的珠鏈,於十四至十五世紀初由西藏中部丹薩替寺或其附屬寺院製造。

銅鎏金普巴金剛雙修像。西藏,丹薩替寺造像,約十四至十五世紀製。高 9 5/8英 寸(24.4 公分)。估價:200,000-300,000美元。此拍品將於2022年9月21日在佳士得紐約杭廷頓伉儷珍藏拍賣中呈獻

銅鎏金普巴金剛雙修像。西藏,丹薩替寺造像,約十四至十五世紀製。高 9 5/8英 寸(24.4 公分)。估價:200,000-300,000美元。此拍品將於2022年9月21日在佳士得紐約杭廷頓伉儷珍藏拍賣中呈獻

然而,約翰的珍藏和研究不只局限於一位神明。事實上,藏傳佛教有多位神明,全部擔當重要的靈性角色,而曼陀羅等其他概念則將藏傳佛教的教義宏揚至普世。

曼陀羅是一個宇宙概念,具體而言是指肉身所在的地下如何與天上法界統整的方式。繪畫曼陀羅的重點在於以平面方式呈現多重宇宙。曼陀羅不但是輔助冥想和增強記憶的工具,也能協助道行較高的佛教徒以圖像悟出宇宙的秩序。

六轉輪王曼陀羅唐卡。西藏中部,約十五至十六世紀作。28 1/2 x 24 英寸(72.4 x 61 公分)。估價:400,000-600,000美元。此拍品將於2022年9月21日在佳士得紐約杭廷頓伉儷珍藏拍賣中呈獻

六轉輪王曼陀羅唐卡。西藏中部,約十五至十六世紀作。28 1/2 x 24 英寸(72.4 x 61 公分)。估價:400,000-600,000美元。此拍品將於2022年9月21日在佳士得紐約杭廷頓伉儷珍藏拍賣中呈獻

作為此領域的學者,約翰相信自己於1968年購買的一幅稀有六轉輪王曼陀羅唐卡中,藏著尚待解開的奧秘。約翰在著作《Circle of Bliss》中,以極詳盡的插圖剖析六轉輪王曼陀羅唐卡構圖的含意,書中的研究不只探討作品的美學價值,也協助讀者以具體、詳細且實用的方式了解佛教的精髓,同時向參與創作的藝術家和護法神表達敬意。

約翰教學時不會只反覆提及複雜難懂的術語,而是會將視覺元素、圖像和理論結合。例如,他會利用圖表說明藏傳佛教中較深奧的道理,而並非只複述人所共知的學術觀點。

我們亦可以沿著同一思路,欣賞他收藏的極致珍罕銅鎏金勝樂金剛蓮花曼陀羅。與曼陀羅畫作一樣,約翰不但視此藏品為精緻的藝術品,也是用作闡述複雜佛學哲理的工具。事實上,此蓮花曼陀羅與曼陀羅唐卡在概念上如出一轍,兩者同樣有一位主要的護法神,身旁以其他護法神和蓮花花瓣包圍,唯一的分別在於立體與平面。

銅鎏金勝樂金剛蓮花曼陀羅。尼泊爾,十五世紀製。高 10 5/8 英寸(27 公分)(關上);高 7 3/4 英寸(19.7 公分)(打開);高 3 1/2 英寸(8.9 公分)(造像)。估價:80,000-120,000美元。此拍品將於2022年9月21日在佳士得紐約杭廷頓伉儷珍藏拍賣中呈獻

銅鎏金勝樂金剛蓮花曼陀羅。尼泊爾,十五世紀製。高 10 5/8 英寸(27 公分)(關上);高 7 3/4 英寸(19.7 公分)(打開);高 3 1/2 英寸(8.9 公分)(造像)。估價:80,000-120,000美元。此拍品將於2022年9月21日在佳士得紐約杭廷頓伉儷珍藏拍賣中呈獻

此像不只造工精細,更饒富宗教意義。此尊擁有逾500年歷史的造像採用「開合」的設計和構造。印度、喜馬拉雅和東南亞藝術專家崔仕廷(Tristan Bruck)解釋:「開合的設計可能與佛教中的第四維度『時空』相關。打開曼陀羅可能暗喻修行者於腦海中萌生這個概念的一瞬間。」

約翰同時也是極少數早期收藏西藏畫作的藏家之一。是次拍賣的兩幅重要度母唐卡來自一組21幅出自十八世紀藏東康巴地區八蚌寺的唐卡。他買下這兩幅唐卡時,大部分學術研究只著眼於十五世紀或以前的西藏藝術,例如同樣來自這段時期的六轉輪王曼陀羅唐卡或普巴金剛雙修像。

左:八蚌寺度母唐卡。藏東康巴地區八蚌寺,約十八世紀作。24 1/8 x 16 3/8 英寸(61.3 x 41.6 公分)。估價:40,000-60,000美元。右:八蚌寺度母唐卡。藏東康巴地區八蚌寺,十八世紀作。24 1/4 x 16 3/8 英寸(61.6 x 41.6 公分)。估價:40,000-60,000美元。兩幅唐卡將於2022年9月21日在佳士得紐約杭廷頓伉儷珍藏拍賣中呈獻

左:八蚌寺度母唐卡。藏東康巴地區八蚌寺,約十八世紀作。24 1/8 x 16 3/8 英寸(61.3 x 41.6 公分)。估價:40,000-60,000美元。右:八蚌寺度母唐卡。藏東康巴地區八蚌寺,十八世紀作。24 1/4 x 16 3/8 英寸(61.6 x 41.6 公分)。估價:40,000-60,000美元。兩幅唐卡將於2022年9月21日在佳士得紐約杭廷頓伉儷珍藏拍賣中呈獻

兩幅度母唐卡構圖簡潔,色彩奪目,瞬間將目光引領至畫作的正中央。顏色淺淡的山巒沒入無色的背景之中,襯托中央的護法神。畫作只描繪一位護法神,既與四周環境分隔,卻又和諧並存,構圖借用了傳統中國山水畫的風格,但在藏傳佛教藝術中卻極為罕見。宗教作品住往旨在敘述故事或描繪一種當下的感覺,但兩幅唐卡卻在美學和宗教意義上取得完美平衡。因此,不難明白為何約翰在1960年代末尚未有相關學科時,已對作品如此著迷。

蘇珊的研究以帕拉王朝時期(約公元八至十二世紀)的印度藝術為主,宗教主題亦是其研究重點。杭廷頓伉儷於1970年代收藏的一系列畫作,描繪《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等古印度偉大史詩的場景。在《巴拉尼羅摩衍那》(以原藏家C.L.巴拉尼(C.L. Bharany命名)中,羅摩(Rama)、羅什曼那(Lakshmana)和悉多(Sita)被逐出宮後,在印度的森林過著清苦簡樸的生活。當時人們尚未了解這組流散各地的《巴拉尼羅摩衍那》畫作的重要性,但蘇珊當時已被畫作的絢麗色彩、迷人風格和其在傳揚印度藝術史方面的重要意義深深吸引。

《巴拉尼羅摩衍那唐卡:在納西克的羅摩、悉多和羅什曼那》。印度旁遮普山、康格拉或古勒,納因蘇赫和馬納庫第一代後人,約1775年作。10 x 14 英寸(25.4 x 35.6 公分)(對開);8 1/8 x 12 1/4 英寸(20.6 x 31.1 公分)(畫像)。估價:100,000-150,000美元。此作將於2022年9月21日在佳士得紐約杭廷頓伉儷珍藏拍賣中呈獻

《巴拉尼羅摩衍那唐卡:在納西克的羅摩、悉多和羅什曼那》。印度旁遮普山、康格拉或古勒,納因蘇赫和馬納庫第一代後人,約1775年作。10 x 14 英寸(25.4 x 35.6 公分)(對開);8 1/8 x 12 1/4 英寸(20.6 x 31.1 公分)(畫像)。估價:100,000-150,000美元。此作將於2022年9月21日在佳士得紐約杭廷頓伉儷珍藏拍賣中呈獻

此外,夫婦二人收藏來自C.L.巴拉尼的其他唐卡,包括部分出自《摩訶婆羅多》系列的作品。與《羅摩衍那》唐卡一樣,《摩訶婆羅多》系列唐卡採用印度北部山麓的帕哈里風格,以帳篷的斜牆劃分構圖,把注意力集中於畫作中央。觀賞者望向一處後,便能按順序欣賞畫作的不同部份,就像讀者翻閱故事的不同篇章一樣。

《摩訶婆羅多》系列唐卡:般度族的營地。印度旁遮普山區康格拉,據考為普庫作,約1800至1820年。13 1/8 x 18 英寸(33.3 x 45.7 公分)(對開);12 5/8 x 17 1/4 英寸(32.1 x 18.4 公分)(畫像)。估價:30,000-50,000美元。此作將於2022年9月21日在佳士得紐約杭廷頓伉儷珍藏拍賣中呈獻

《摩訶婆羅多》系列唐卡:般度族的營地。印度旁遮普山區康格拉,據考為普庫作,約1800至1820年。13 1/8 x 18 英寸(33.3 x 45.7 公分)(對開);12 5/8 x 17 1/4 英寸(32.1 x 18.4 公分)(畫像)。估價:30,000-50,000美元。此作將於2022年9月21日在佳士得紐約杭廷頓伉儷珍藏拍賣中呈獻

杭廷頓珍藏的另一尊雕像為黑巖佛陀忉利天臨降碑,描繪耳熟能詳的佛教故事。雕像於九世紀帕拉王朝在印度東北部比哈爾邦製作,比哈爾邦為佛教的發源地,當時製作大量佛像,發展非常蓬勃。

此碑可能曾放在寺廟牆上的壁龕內,提醒信眾釋迦牟尼的超然存在。此碑描繪披著透薄僧伽梨(袈裟)的釋迦牟尼站在刻有銘文的雙蓮花座上,右側站著擁有兩張臉的梵天(另外兩張臉超出此碑的視覺範圍),造型簡樸,而左側為身穿貴族華服的因陀羅,呼應其作為忉利天之王的身份。

黑巖佛陀忉利天臨降碑。帕拉王朝,印度東北部比哈爾邦,約九世紀製。高 26 1/2 英寸(67.3 公分)。估價:150,000-250,000美元。此拍品將於2022年9月21日在佳士得紐約杭廷頓伉儷珍藏拍賣中呈獻

黑巖佛陀忉利天臨降碑。帕拉王朝,印度東北部比哈爾邦,約九世紀製。高 26 1/2 英寸(67.3 公分)。估價:150,000-250,000美元。此拍品將於2022年9月21日在佳士得紐約杭廷頓伉儷珍藏拍賣中呈獻

蘇珊曾發表大量文章和著作,闡述圍繞這批藏品的研究成果,例如於1990年代出版的《Leaves from the Bodhi Tree》。這本詳述印度帕拉王朝藝術史的著作大獲好評,使蘇珊獲得古根漢基金會、傅爾布萊特學人計劃、國家人文學術基金會和史密森尼學會等機構和計劃的獎項和資助,同時繼續在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執教。此外,她亦曾在西北大學和牛津大學任教數年。

約翰和蘇珊熱愛收集在學術上具挑戰性的藝術品和畫作,而並非早有相關學術研究的作品,因此二人的研究總是領先同儕數十年之久。當大部分學者仍在研究時下流行的藝術時,他們已在開拓新方向,並發表觀點精闢獨到的文章。

不過,二人最主要的身份依然是教師,因此積極利用每件珍藏協助自己、學生或同僚的研究工作。現藏於芝加哥大學的攝影作品記錄了二人的實地考察和遊歷各地的點滴,而這個珍藏則彰顯二人對學習、教學和發掘未知奧秘的無限熱忱。這些藝術珍藏不但出類拔萃,更是兩位重要學者的心血結晶。

相關部門

相關拍品

相關拍賣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