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
油彩 畫布
約1950年代作
簽名︰LALAN

拍品專文

藝術上的分類通常是把建築、雕刻、繪畫稱為造型藝術或空間藝術;舞蹈、音樂、詩歌稱為音律藝術或時間藝術,而謝景蘭卻找尋到其間的相似與共通,跨越了兩個看似截然不同的領域,從早期學習女高音、成為作曲家並學習現代舞,1960年舉辦了第一次個展,1973年因研究推廣音樂、舞蹈、繪畫合一的「綜合藝術」獲得法國文化部頒發獎金,這不僅是對於她開創新領域的肯定,同時亦標誌著謝景蘭的創作橫跨時間與空間的向度,探索了更為深層的美學概念與表現形式。 1950年代中期與趙無極婚姻的結束無疑是謝景蘭人生的轉捩點,她曾說自己是由:「從前伴侶那裏領悟到現代繪畫造型的,只是等我脫去了繆斯女神的外衣的那一天,我才發現我不作畫已無法生活。」謝景蘭雖在趙無極的啟發下開始抽象繪畫,但從其作品創作本質至外在形式的差異,可見她身處於1950年代西方抽象表現主義的洪流中,已開創出屬於自身的獨特藝術語彙。早期作品《抽象》(Lot 2152) 以紅色調為主,鮮紅與暗褐色調的筆觸不僅充滿力道,不同方向性短線條的交錯相疊,更暗示了藝術家作畫時手部動作的即興性和偶發性。謝景蘭以色彩的明度變化創造了空間層次,但畫面中的散點透視卻非宋代山水畫清晰的前景、中景與背景相互映襯,《抽象》採取更為貼近景物的動態觀察,反映了舞蹈對肢體語言自主性的訓練,瑪莎˙葛蘭姆 (Martha Graham) 的現代舞強調「收」與「放」,透過身體動作表現個人的心理活動、情感與潛意識,相對於中國傳統畫家試圖創造「可居可游」的山水空間, 謝景蘭則以動作形塑外在的環境與場域,在情感的表達與動態的揮灑中呈現出嶄新的空間意識。 李成《晴巒蕭寺圖》宋代 納爾遜美術館藏 坎薩斯市 美國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藝術  (日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