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AO DOMOTO (Japanese, 1928-2013)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堂本尚郎

無題

細節
堂本尚郎
堂本尚郎
無題
油彩 畫布
80 x 100 cm. (31 ½ x 39 3/8 in.)
1958年作
簽名: Domoto 1958 堂本尚郎 (畫背)
來源
日本大阪 ART U 畫廊
現藏者購自上述畫廊

拍品專文

堂本尚郎生於1928年,是日本京都藝術圈中極具影響力的堂本家族一員,其叔父堂本印象為日本畫大師,他自然而然地對傳統美術亦十分熟悉,年少時期創作即在日展上大放異彩,備受矚目。但京都保守且由權威所主導的氛圍卻也令他倍感壓抑,他渴望著更自由的表達,並受到法國戰後藝術那充滿創造力的嶄新世界所吸引。

1955年,堂本尚郎懷著夢想前往巴黎並開始學習油畫,這是和他已知的日本畫截然不同的藝術領域,油彩獨特的物質性和濃郁色彩令他心醉,此一時期的畫作亦展現出十足的實驗性與熱情。他透過今井俊滿的引介,獲得了米歇爾・塔皮耶(Michel Tapié)的賞識,成為巴黎非定形畫派中的一顆耀眼新星,不僅於1957年在史塔勒畫廊(Galerie Stadler)舉辦了一次成功個展,更於1958、1959年分別獲得巴黎外國人青年畫家展大獎及義大利利索尼國際美術展的獎項,在歐洲逐漸打開知名度。

堂本尚郎曾在一次訪談中提到,他到巴黎不久後即與來自美國西岸的山姆.弗朗西斯 (Sam Francis)結為好友,這份友誼對他影響重大。弗朗西斯對日本藝術的熱愛以及他作品中的東方元素鼓舞了他(圖1),也促使他了解到最終仍必須回歸到日本美學,挖掘自身的文化底蘊。另外,堅持以自由寫意筆觸作畫的瓊·米契爾(Joan Mitchell),也幫助他領悟了東西方藝術的共通之處(圖2)。然而不同於西方現代藝術對繪畫性的追求,古典東方繪畫所重視的是空間布局與可感知但無形的「氣」;熟悉這兩種文化脈絡的堂本尚郎,堅持發展獨立風格,不斷尋求創新的同時,仍保留了細膩的東方精神,同時也得以超越日本畫強調裝飾性的面向。

1950年代後期,堂本尚郎開始更加專注於力量表現,大膽使用起伏跌宕的線條、迸發紛飛的色彩,畫面富於強烈動感、即興的速度感與史詩般的磅礡氣勢。《無題》(Lot 81)彷彿蘊含著流竄的能量,由中心向四方發散,若水飛濺亦似火燃燒,結構緊湊而具有整體感。他藉由厚彩堆疊、薄彩潑灑與留白的交錯運用,創造出在激情與秩序之間拉扯的視覺張力,將創作的動能化為了可見而可觸碰之物,衝擊著觀者的心靈。

在《作品1960 – 15》(Lot 82)這件作品中,厚塗油彩所表現的強烈肌理,指向了藝術家對物質性的探索;他以圓弧線條構築出一個動態空間,令觀者聯想到海浪、雲朵之間那股波動的能量,甚至是廣袤的銀河星雲。優雅凝鍊的用色與漩渦狀的表現,隱約令人聯想到葛飾北齋的名作(圖3)。飽滿而飛躍的筆痕,延續著堂本尚郎對力量的追求,黝黑如墨色的圖形則流露出東方式的思維與感性。他對於宇宙的思索與再現、書法般的筆意,以及對「圓」的執迷,呼應著仙崖義梵畫中的圓圈,蘊含混沌初開的無限可能,發人深省,而此作禪意的表現或許也預示了他將逐漸走向極簡的幾何抽象。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