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玉雕羅漢山子出現於明末清初而流行於乾隆時期。有些十八世紀的羅漢山子更刻有乾隆御題、御製詩文,可見其備受皇家重視。這些乾隆宮廷玉雕往往以五代高僧貫休所作的十六羅漢圖為本。乾隆皇帝於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第二次南巡期間,到杭州西湖聖恩寺,並首次看到該寺收藏的貫休十六羅漢圖,對其大為欣賞,不但親筆在畫上題字,亦命宮廷畫師丁觀鵬仿畫。皇帝對十六羅漢圖珍重不已,朝廷亦出現大量以羅漢圖為藍本的藝術品,其中以玉器為多。本件山子所刻羅漢慈眉善目,坐於臥象之側,當為十六羅漢之一的迦哩迦尊者,亦稱“騎象羅漢”。
參見倫敦大英博物館藏兩件尺寸略小之羅漢山子,載於《Chinese Jade: From the Neolithic to the Qing》,倫敦,1995年, 409-411頁,編號29:19,圖版 1,其作者Jessica Rawson亦對羅漢玉雕的背景與内涵做了深入的探討。亦可比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館藏之三件近似例,其一為菩提達摩,收錄於《Later Chinese Jades: Ming Dynasty to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from the Asian Art Museum of San Francisco》,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2007年,284-286頁,編號315、316及317。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有一件刻有乾隆御題詩的迦哩迦尊者玉山子,館藏編號02.18.640。香港佳士得於2016年5月30日拍賣一件乾隆御製贊阿必達尊者玉山子,拍品3021號。
參見倫敦大英博物館藏兩件尺寸略小之羅漢山子,載於《Chinese Jade: From the Neolithic to the Qing》,倫敦,1995年, 409-411頁,編號29:19,圖版 1,其作者Jessica Rawson亦對羅漢玉雕的背景與内涵做了深入的探討。亦可比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館藏之三件近似例,其一為菩提達摩,收錄於《Later Chinese Jades: Ming Dynasty to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from the Asian Art Museum of San Francisco》,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2007年,284-286頁,編號315、316及317。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有一件刻有乾隆御題詩的迦哩迦尊者玉山子,館藏編號02.18.640。香港佳士得於2016年5月30日拍賣一件乾隆御製贊阿必達尊者玉山子,拍品30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