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此三足香爐釉色厚潤純正,玫瑰紫斑肆意潑灑期間,恰同天際雲霞,色彩和諧瑰麗,更添貴重之氣。整體瑩潔光麗,雖小而精,當為宋人雅好之器。
時至宋代,焚香已從驅蟲除穢的實用功能層面脫胎而發展至一種精神風尚,被文人雅士賦予了「雅」的標簽,與點茶、掛畫、插花一同稱為「四般閒事」,香爐、香譜均因此而有飛躍性的發展。宴客、獨坐、讀書皆以香為伴,這與宋代士大夫階層整體的文治風氣密不可分。
比較以下相似例: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一例月白釉紫紅斑三足爐,尺寸稍小,圖見於《鈞窰瓷器》,北京,2016年,頁74,圖版29;清宮另一舊藏,載於《中國陶瓷全集 12:鈞窯》,京都,1983年,圖版18號;另一為日內瓦鮑氏收藏,圖載於John Ayers,《The Baur Collection, Geneva. Chinese Ceramics》,卷1,日內瓦,1968年,編號A37。
時至宋代,焚香已從驅蟲除穢的實用功能層面脫胎而發展至一種精神風尚,被文人雅士賦予了「雅」的標簽,與點茶、掛畫、插花一同稱為「四般閒事」,香爐、香譜均因此而有飛躍性的發展。宴客、獨坐、讀書皆以香為伴,這與宋代士大夫階層整體的文治風氣密不可分。
比較以下相似例: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一例月白釉紫紅斑三足爐,尺寸稍小,圖見於《鈞窰瓷器》,北京,2016年,頁74,圖版29;清宮另一舊藏,載於《中國陶瓷全集 12:鈞窯》,京都,1983年,圖版18號;另一為日內瓦鮑氏收藏,圖載於John Ayers,《The Baur Collection, Geneva. Chinese Ceramics》,卷1,日內瓦,1968年,編號A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