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宜興爐鈞釉傳世品極少,相當珍貴,本壺更為存世唯一一件施以爐鈞釉的陳蔭千製竹節提梁紫砂壺。陳蔭千為乾隆中期宜興製陶名家,生卒年不可考,善製竹節把壺。現傳世署「陳蔭千製」竹節提梁壺均為博物館所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圖一)及北京首都博物館各藏一件器形與此相同之例,南京博物院另藏一件尺寸造型略異之例。台北故宮博物院該例為清宮舊藏,蓋内貼清宮黃紙原籤,裡外遺留舊有茶汁痕跡,表面因而飽覆光澤,可見乾隆如何鍾之愛之,可能是乾隆品茗御所竹爐山房中煎泡茶器之一。煮茶,製茶湯之古法,必采選提梁大壺,兼合底爐材質為竹,乾隆皇帝的竹爐山房,納選陳蔭千竹節提梁壺於其中,順理成章。本壺施以標準的乾隆爐鈞釉,其釉色及紋路與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一件乾隆時期「荊溪孫渭徵製」款的宜興窯爐鈞釉壺一致。
本壺原為Wilfrid Fleisher(1897-1976)舊藏。其父Ben Fleisher自美國移居日本,在1908年創辦了日本第一份的英文報紙《The Japan Advertiser》。Wilfrid於日本長大,曾擔任該報的總編輯。他深受中國和日本的藝術品吸引,於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間收藏了許多陶瓷和玉器。二戰爆發,Fleisher一家離開日本,最終定居於瑞典。Fleisher的珍藏一直於家族中保存著,其中一部分於2021年在瑞典拍賣。
本壺原為Wilfrid Fleisher(1897-1976)舊藏。其父Ben Fleisher自美國移居日本,在1908年創辦了日本第一份的英文報紙《The Japan Advertiser》。Wilfrid於日本長大,曾擔任該報的總編輯。他深受中國和日本的藝術品吸引,於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間收藏了許多陶瓷和玉器。二戰爆發,Fleisher一家離開日本,最終定居於瑞典。Fleisher的珍藏一直於家族中保存著,其中一部分於2021年在瑞典拍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