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专文
陈庭诗自幼即展现对艺术的高度兴趣,于家中私塾学习传统书画,奠定扎实艺术基础。1950年代参与「五月画会」及「现代版画会」,风格转趋抽象表现主义,其作品涵盖书法、水墨、版画、铁雕、压克力画等领域,为台湾现代艺术重要先驱艺术家之一。
陈庭诗的创作灵感多源自对自然万物的观察及感动,他在传统版画技法中求创新,使用甘蔗板代替木板创作,因甘蔗板的特性,在画面中出现不规则的裂痕,暗喻他不平顺的生命经历,陈庭诗八岁失聪,虽然他的世界宁静无声,却有更多时间探讨宇宙万物与个人内心间的关系。陈庭诗在本件作品中《离心 - 第一号》(Lot 7145) 以抽象图形刻划出单纯朴拙的自然昼夜景观,几何方块的组合与纹样,有若中国篆刻的构图与字型,带有金石趣味。另外更藉由大片留白带出纯粹感,诠释飘渺无际的苍穹,表现他内心深处大律希音的诗意宇宙。
而从陈庭诗的书法作品中《书法》(Lot 7151),可以感受到他对生命的热爱,除了铿锵有力墨色浓重的湿笔,亦有展现动势的干笔皴擦,陈庭诗以充满活力及感染力的运笔,写出生命经验的感受及对自身的高度期许。陈庭诗晚年将创作重心移往铁雕,将作品层次从二度空间延伸扩展到三度空间,在作品《剪刀》(Lot 7146)中,陈庭诗以以废铁、朽木为创作材料,拼出人的面孔,铁的锈蚀及木头的腐朽,彷佛他对人生的咏叹调。陈庭诗曾说:「我的版画是块状的组合,雕塑则是铁块成雕,其倾向与理念和版画是殊途同归」。虽然他在不同时期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创作,但理念风格仍一脉相承。陈庭诗藉由敏锐的眼光在自身宁静世界中,透过感染力极高的技法语汇,大声无书、大现无形、大器无言,为艺术理念做出最有力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