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魅幻色彩 深幽秘境
自1970年代開始,朱德群的藝術探索關注在色彩與構圖上追求更圓熟的美學表現。無論是源於巴黎畫派式的方形結構切割,或是啟發自范寬的中國山水格局,這些過去的靈感探尋的足跡,都已在朱德群的構圖畫面上幻化為無形。從其深厚的文化素養與傳承中力圖創新,造就了獨具東方風格的新抽象美學,在意象的造境上,運筆態勢的流轉間顯得灑脫而自得,除了展現在形體、線條的高度掌控度之外,朱德群的用色也堪稱一絕。他常運用銘黃、湛藍、朱紅、墨綠等濃重的色彩來經營畫面,追求色彩馳騁、鳴放的宏亮效果。
《4.4.1979》(Lot 110)為1979年作品, 流暢的筆觸縱橫遊走如行雲流水,塊面、點線隱現,騰躍於太虛。朱德群以抒情詩意的筆觸描摹,鋪展出似有形又似無形神秘莫測的虛無,仿若戲劇性地捕捉到晨曦劃破了漆黑冥寂的前一刻。朱德群以褐色系作為背景基調,微妙的環境氛圍則來自周圍油彩深淺之間渲染的陰影變化,再以繽紛色彩勾勒出中央的空間感。如白居易《廬山草堂記》所言:「陰晴顯晦,昏旦含吐,千變萬狀,不可殫紀」,幽暗的色彩主要環繞近幾整個畫面,褐色系的深淺交互皴擦間隱約透出光亮,帶來壓抑、收縮的空間效果,高彩度的紅、藍、綠、黃色點迅捷地從中央向四方飛散,以近似中國「飛白」意味的筆法,打造出強烈光束的效果,由光線向性所衝破的空間縫隙,衍生出光源變滅的暗示,可見朱德群由西方古典借鏡的線索,這也是藝術家在充分融貫中西技與精神的雙重體現。 《12.01.1976》(Lot 104)若虹彩般的多重色彩,孕育出宇宙萬象瞬間幻化於無形的靈動氣息,細膩的線條低迴繚繞於斑斑色彩的其中,如游絲一般遊走,連綴串起整體畫面若似大珠小珠落玉盤的形象,牽引出纖細靈巧的視覺動勢。朱德群在《無題》(Lot 109)與《無題》(Lot 108)斑斕奇趣的用色,釋放色彩本身強大的視覺力量,與線條結合形成抽象的塊面,營造出色彩元素獨立綻放出的美感和結構感。賞析這兩幅1970年代的作品,既像進入一個冥想空間,抬頭仰望宇宙,但看璀璨星雲的瑰麗深邃,舒緩地隨著時間長河,在浩瀚星空慢慢流動位移:也像是近距離賞玩一顆珍稀礦石的橫切面,每一道線條色塊奇巧的交錯,都讓人墜入沉思,驚嘆著大自然造物的奧祕。1986年所作的《紅色意境之二》(Lot 105)以單純的紅、黃、白三色為基調,組構出如火山岩漿般流動的奇幻視覺,其中濃烈、熾熱的色彩情緒,不斷燃燒、噴張、爆裂及蔓延。濃豔而不流俗的炫目光彩,極致地強化每個單一色彩的視覺能量,讓人過目難忘,久久而不能自已。 朱德群作品中色彩所流瀉出的魔幻魅力,正如同康丁斯基致力在抽象中探求色彩純粹的意涵與形態一般,將觀者帶進一處充滿靈性與想像的色彩空間(圖1)。朱德群在此處藉以油畫顏料鮮麗的色彩特質,融合民族風采,賦予筆墨嶄新的時代感,在咫尺間重新演繹中國傳統山水巨幛的金碧輝煌與壯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