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 QICHANG (1555-1636)
金匱室陳仁濤先生珍藏 陳仁濤先生 (1906-1968),1946年從上海來港,嗜好收藏中國古玩書畫,尤喜古錢幣,因收藏有“金匱直萬”古錢,故齋名“金匱室”。1952年著《金匱論古初集》。陳先生收藏極豐,1955年香港首屆藝術節,曾借展金匱室一批古董及書畫,可知於早期藝術收藏圈中已具聲望。
DONG QICHANG (1555-1636)

明 董其昌 水邊人家 水墨絹本 立軸

細節
明 董其昌 水邊人家 水墨絹本 立軸
題識:門外水深何處,天邊樹繞誰家。玄宰。
鈐印:太史氏、董其昌
藏印:白門李氏珍藏、儋石鑑藏
註: 是幅作品採用倪瓚典型的一河兩岸構圖方法,以平坡叢樹作近景,以隔岸山巒相呼應。近景處樹木豐茂,樹幹或屈或直,樹枝聚散錯落,點葉多變,墨色煥然,看似無意卻精意安排,且樹木種類各異,以表現君子卓而不群之意。其間岩石逶迤,河水茫茫。高峰遠巒間則草木蒙茸,村舍隱隱。以筆墨的疏、密、聚、散的進行處理,錯落有致,不求實景的逼真再現。顯然,這正是印證了他“論徑之奇怪,畫不如山水,論筆墨之精妙,山水絕不如畫”的畫學追求。畫家將山和水的孤獨情味全部吸收到自己心中,憑內心的感受來創作作品,看上去枯儉,實“自有一段空靈清潤之氣撲面而來”,平淡天真中給人以和諧靜謐之感。

來源
PROPERTY OF CHEN RENTAO - CHINESE PAINTINGS FROM
THE KING KWEI COLLECTION

拍品專文

是幅作品採用倪瓚典型的一河兩岸構圖方法,以平坡叢樹作近景,以隔岸山巒相呼應。近景處樹木豐茂,樹幹或屈或直,樹枝聚散錯落,點葉多變,墨色煥然,看似無意卻精意安排,且樹木種類各異,以表現君子卓而不群之意。其間岩石逶迤,河水茫茫。高峰遠巒間則草木蒙茸,村舍隱隱。以筆墨的疏、密、聚、散的進行處理,錯落有致,不求實景的逼真再現。顯然,這正是印證了他“論徑之奇怪,畫不如山水,論筆墨之精妙,山水絕不如畫”的畫學追求。畫家將山和水的孤獨情味全部吸收到自己心中,憑內心的感受來創作作品,看上去枯儉,實“自有一段空靈清潤之氣撲面而來”,平淡天真中給人以和諧靜謐之感。

更多來自 中國古代書畫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