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徐寶善(1790-1838),字廉峰,安徽歙縣人,嘉慶二十五年(1820)庚辰榜進士。道光十四年(1834)任浙江鄉試副主考,受邀與富呢揚阿(1789-1845,字海帆)遊韜光寺,畫中五人之一。
陳用光(1768-1835),字碩士,江西新城縣人,嘉慶六年(1801)進士。道光十四年(1834)任浙江學政,受邀與富呢揚阿(1789-1845,字海帆)遊韜光寺,為畫中五人之一。
林則徐(1785-1850),字元撫、少穆等,福建侯官人,嘉慶十六年(1811)進士,曾任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受命為欽差大臣前往廣東禁煙,名振中外。道光二十二年(1842),林則徐被貶伊犁,途經蘭州與時任陝甘總督的富呢揚阿相見,並為富氏此手卷題詩。
楊以增(1787-1856),字益之,山東聊城人,道光十二年(1832)進士,為晚清四大藏書樓海源閣之主人。
彭玉麐(1816-1890),字雪岑,生員出身,湖南衡陽人,佐曾國藩創建湘軍水師,官水師提督,兵部尚書。能詩書,善畫梅。
俞樾(1821-1907),字蔭甫,號曲園,浙江德清人,道光三十年(1850)進士,任翰林院編修,河南學政等,晚年講學詁經精舍,有《春在堂全書》二百五十卷傳世。
孫家鼐(1827-1909),字燮臣,安徽壽州人,咸豐九年(1859)狀元,任翰林院編修、湖北學政、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等,與翁同龢曾任光緒帝師。
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江蘇常熟人,咸豐六年(1856)狀元,官至戶部尚書、工部尚書等,曾任同治帝、光緒帝師,善書法。
徐郙(1836-1908),字壽蘅,上海人,同治元年(1862)狀元,官至兵部尚書、禮部尚書等。
陳用光(1768-1835),字碩士,江西新城縣人,嘉慶六年(1801)進士。道光十四年(1834)任浙江學政,受邀與富呢揚阿(1789-1845,字海帆)遊韜光寺,為畫中五人之一。
林則徐(1785-1850),字元撫、少穆等,福建侯官人,嘉慶十六年(1811)進士,曾任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受命為欽差大臣前往廣東禁煙,名振中外。道光二十二年(1842),林則徐被貶伊犁,途經蘭州與時任陝甘總督的富呢揚阿相見,並為富氏此手卷題詩。
楊以增(1787-1856),字益之,山東聊城人,道光十二年(1832)進士,為晚清四大藏書樓海源閣之主人。
彭玉麐(1816-1890),字雪岑,生員出身,湖南衡陽人,佐曾國藩創建湘軍水師,官水師提督,兵部尚書。能詩書,善畫梅。
俞樾(1821-1907),字蔭甫,號曲園,浙江德清人,道光三十年(1850)進士,任翰林院編修,河南學政等,晚年講學詁經精舍,有《春在堂全書》二百五十卷傳世。
孫家鼐(1827-1909),字燮臣,安徽壽州人,咸豐九年(1859)狀元,任翰林院編修、湖北學政、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等,與翁同龢曾任光緒帝師。
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江蘇常熟人,咸豐六年(1856)狀元,官至戶部尚書、工部尚書等,曾任同治帝、光緒帝師,善書法。
徐郙(1836-1908),字壽蘅,上海人,同治元年(1862)狀元,官至兵部尚書、禮部尚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