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I DANXU (1802-1850)
北美華人收藏 (拍品 992-997)此收藏呈獻六件清代名家作品;另有十件小品於2019年11月18至25日之丹菁薈萃-佳士得中國書畫網上拍賣(拍品編號1696-1705)釋出。清道光十四年甲午(1834)九月十八日,浙江鄉試完成後數日,時任浙江巡撫的富呢揚阿(1789-1845,字海颿)在靈隱寺(又名雲林禪寺)宴請兩位主試官:翰林院編修徐寶善 (1790-1838,字廉峰)和戶部侍郎吳椿(1770-1845,字蔭華),宴會由浙江學政陳用光(1768-1835,字碩士)、都統伊裕堂、尚衣英惇甫陪同。宴後眾人沿道登上韜光寺少憩,約請費曉樓作橫卷記繪此一時風雅之遊。此遊三日後,時任閩浙總督的程祖洛(1776-1848,字問源)以閱兵至杭州,獨遊雲林禪寺,耳聞數日前富氏等人之遊,乃請費丹旭將他補入《韜光蠟屐圖》中,故此卷計有富海颿、徐寶善、吳椿、陳用光、程祖洛等人。《韜光蠟屐圖》有林則徐題跋富海颿此卷詩翰,是為初稿。後林氏以《題海富颿督部富呢揚阿韜光蠟履圖》詩題錄入《雲左山房詩鈔》,又復修訂數字(見《林則徐全集》第六冊,第86頁)。此卷題跋四十九人,大多是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間進士翰林,其中孫家鼐(1827-1909)、翁同龢(1830-1904)、徐郙(1836-1908)狀元及第;楊以增(1787-1856)、彭玉麐(1816-1890)、俞樾(1821-1907)等皆是名聞中外之士。開卷古墨盈香,費氏畫紙拓猶新,期間帝王數易,而五朝名士父子、師生詩篇一縷存而不絕,翰墨風流,名香千古。
清 費丹旭

韜光蠟屐圖

細節
清 費丹旭
韜光蠟屐圖
設色紙本 手卷 一八三四年作
331.5 x 45.5 cm. (130 ½ x 17 7/8 in.)
題識:
韜光蠟屐圖。
甲午(1834年)秋日,海颿中丞大人命寫,西吳費丹旭。
鈐印:
曉樓書畫
四十九位諸家題跋,包括徐寶善(1790-1838)、陳用光(1768-1835)、林則徐(1785-1850)、楊以增(1787-1856)、彭玉麐(1816-1890)、俞樾(1821-1907)、孫家鼐(1827-1909)、翁同龢(1830-1904)、徐郙(1836-1908)等。
楊振麟題引首:
韜光蠟屐圖,海颿中丞大人命題,北平楊振麟。
    鈐印:
振麟印信、楊氏桂山

拍品專文

徐寶善(1790-1838),字廉峰,安徽歙縣人,嘉慶二十五年(1820)庚辰榜進士。道光十四年(1834)任浙江鄉試副主考,受邀與富呢揚阿(1789-1845,字海帆)遊韜光寺,畫中五人之一。
陳用光(1768-1835),字碩士,江西新城縣人,嘉慶六年(1801)進士。道光十四年(1834)任浙江學政,受邀與富呢揚阿(1789-1845,字海帆)遊韜光寺,為畫中五人之一。
林則徐(1785-1850),字元撫、少穆等,福建侯官人,嘉慶十六年(1811)進士,曾任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受命為欽差大臣前往廣東禁煙,名振中外。道光二十二年(1842),林則徐被貶伊犁,途經蘭州與時任陝甘總督的富呢揚阿相見,並為富氏此手卷題詩。
楊以增(1787-1856),字益之,山東聊城人,道光十二年(1832)進士,為晚清四大藏書樓海源閣之主人。
彭玉麐(1816-1890),字雪岑,生員出身,湖南衡陽人,佐曾國藩創建湘軍水師,官水師提督,兵部尚書。能詩書,善畫梅。
俞樾(1821-1907),字蔭甫,號曲園,浙江德清人,道光三十年(1850)進士,任翰林院編修,河南學政等,晚年講學詁經精舍,有《春在堂全書》二百五十卷傳世。
孫家鼐(1827-1909),字燮臣,安徽壽州人,咸豐九年(1859)狀元,任翰林院編修、湖北學政、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等,與翁同龢曾任光緒帝師。
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江蘇常熟人,咸豐六年(1856)狀元,官至戶部尚書、工部尚書等,曾任同治帝、光緒帝師,善書法。
徐郙(1836-1908),字壽蘅,上海人,同治元年(1862)狀元,官至兵部尚書、禮部尚書等。

更多來自 中國古代書畫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