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 FENGMIAN
林風眠

塞尚靜物 - 梨

細節
水墨 設色 紙本 裱於紙本
簽名:林風眠
鈐印:林風暝印
來源
Private Collection, Asia
出版
Hong Kong Arts Centre, The Art of Lin Fengmian, 1992 (illustrated, plate 36, p. 113).
展覽
Hong Kong, Pao Galleries, Hong Kong Arts Centre, The Art of Lin Fengmian, 12-29 December 1992.
拍場告示
Please kindly note that the work was painted in the mid-1950s.

The work has below exhibition and publishing record:
Exhibited:
Hong Kong, Pao Galleries, Hong Kong Arts Centre, The Art of Lin Fengmian, 12-29 December 1992.

Literature:
Hong Kong Arts Centre, The Art of Lin Fengmian, 1992 (illustrated, plate 36, p. 113).

榮譽呈獻

Felix Yip
Felix Yip

查閱狀況報告或聯絡我們查詢更多拍品資料

登入
瀏覽狀況報告

拍品專文

《楓林》(Lot 1161) 並未描繪常見的火紅楓林,而是以金黃的樹林為前景,藍綠、淺藍、淺紫的遠山與天空依次後退。色彩此時已然成為了畫面的主軸,溪水、山嵐與天空不再採取傳統的留白方式,林風眠以白粉與不透明色彩薄塗相疊,創造出更為豐富的層次感。然而,若仔細觀察前方林葉的點染,則會發現樹木外圍左側的彩度最高,暗示了光源來自於畫面左方,林風眠雖然在水墨中擴大了色彩的使用,卻保留了傳統山水繪畫以重彩或濃墨點出景物亮面的手法,將中國對於風景的審美觀點與西方印象派探討的光線色彩理論相結合,《楓林》嶄新的形式語言也象徵了中、西文化在藝術觀點上的不同長處在融合過程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與開拓。 《塞尚靜物-梨》(Lot 1162) 帶有林風眠早期靜物作品的特徵,畫面以俐落直率的筆觸勾勒輪廓,承續了塞尚對於幾何形體的探索,果盤的白色與桌面的黑色在畫面中心形成強烈的對比,進一步襯托出梨子鮮亮的黃綠色。林風眠去除了物體的明暗與立體感,壓平的畫面在器皿的弧形與背景方形分割下,形體間組成緊密的整體結構,細節處的花紋和線條更加強了圖案化的効果。 1940年代林風眠離開杭州藝專校長之位,因戰爭的關係避居重慶,席德進曾記述當時的情景:「由於長期徘徊在長江與嘉陵江沿岸,翻山越嶺,那雄偉的山河景象給予他難以磨滅的印象。每當從重慶渡江回家,就在觀察那江邊的船只、那山色的變化。」《40年代風景》(Lot 1163) 即為其中代表。林風眠以大筆觸染出背景高聳壯闊的青山,前景至中景的赭色調舢舨和舟船僅占據不到三分之一的畫面,在遠近、大小、冷暖色調的映襯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中景右下山勢與河面的銜接處,林風眠特意留下了白色空隙,似乎暗示了起伏的山嵐或翻湧的波浪。在中國現代藝術的革新中,藝術家雖捨棄已然僵化的文人畫皴法,卻以現實自然的觀察為基礎,注入了傳統繪畫美學的抽象本質。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藝術 (日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