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
油彩 畫布
1987年作
簽名:Wang Huai-qing
來源
美國 紐約 哈夫納畫廊 現藏者購自上述畫廊

拍品專文

中國畫家王懷慶曾說:「藝術家可能終其一生追尋自我並詮釋藝術,然而在藝術裡似乎總有什麼隱匿其身、遍尋不著,難免心懷悲苦,因為這一生仍要苦苦追尋。」就因為對新事物的追尋堅持不懈,他創造了全然屬於自己的藝術,以抽象風格作在世界各地獲得藝評的一致讚譽。。佳士得在本季很榮幸能呈現王懷慶創作1980年代的兩幅早期作品《龍的化石》(Lot 2122)和《萬里長城》(Lot 2123),我們可藉此機會探究王懷慶如何從寫實主義走向中國式抽象風格的創造。 在《龍的化石》(Lot 2122)這幅作品中,中國長城蜿蜒的路徑從畫面正前方往左上方的遠處延伸。《萬里長城》(Lot 2123)也是以長城為主體,但位居遠方,鬱鬱蔥蔥的山巒將觀眾的視線從陡峭的上坡脊線,引領至長城消失的山頂。這兩幅作品皆完成於1987年,那時王懷慶正開始簡化他的構圖,並慢慢養成自己的抽象語彙;這兩幅寫實主義畫作展現他在風景畫構圖上對於線條和外形的運用,而這也是他往後作品中表現抽象的主要元素。在《龍的化石》中,他仔細地描繪堆疊分層的磚頭,產生蛛網般的圖樣而後逐漸消失在背景中,線條和長方形磚塊的形狀在前景形成抽象的元素,這一趨勢在他往後的作品充分展現。例如,近20年後作於2004年的《天工開物 - 4》(圖1),藝術家明確地以線條劃分畫面,縱橫相連,類似中國傳統硬木家具和建築。1987年王懷慶最初是由江南的白牆黑瓦建築獲得啟發,那裡深色沉重的支柱與厚實的橫樑結構也形成他後來抽象作品中使用的元素。在上述來自古老城市的啟發下,刺激他探索中國傳統文化和建築,因此,他對長城的鑽研成為極為自然的進展,在藝術生涯中細究結構、形式和空間安排。 除了研究抽象的線條和形式元素,這兩幅作品也顯示王懷慶以浪漫手法表現中國的山水風景。他的作品充滿詩意,情感洋溢,畫面柔和與質樸的色調表現了中國文人揮之不去的感傷。廢棄已久的長城冒出青蔥翠綠,時間風化的磚牆因雜草漫生而不再刺目。破敗的古建物襯托出緩緩覆蓋於上的生機,看來有如陰陽和諧的傳統美學,以寧靜、莊嚴和富於情感的靈性統合了整體畫面。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藝術  (日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