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
丘堤
平湖秋月
油彩 畫布
1946年作
簽名:堤
來源
2002年4月28日 佳士得香港 編號 163 現藏者購自上述拍賣
出版
1998年《三代中國女藝術家》精藝軒 溫哥華 加拿大 (圖版,第20頁) 2001年《20世紀中國油畫圖庫(1)1900-1949》廣西美術出版社 廣西 中國 (圖版,第211頁) 2004年《二十世紀中國油畫 I-2》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藝術司及中國油畫學會主編 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 北京 中國 (圖版) 2006年《丘堤》江蘇教育出版社 江蘇 中國 (圖版,第53頁) 2010年《二十世紀中國西畫文獻:決瀾社》文化藝術出版社 北京 中國 (圖版,第135及146頁) 2011年《民國美術先鋒:決瀾社藝術

榮譽呈獻

Eric Chang
Eric Chang

查閱狀況報告或聯絡我們查詢更多拍品資料

登入
瀏覽狀況報告

拍品專文

丘堤是中國第一代女性油畫家,和丈夫龐薰琹同為中國最早的前衛藝術組織「決瀾社」的重要創辦成員,在1930年代致力推動中國早期現代藝術運動發展。在那個年代,多數藝術家紛紛踏上學院派所倡的寫實主義途徑之時,丘堤1930年自日本返國後(臧杰著《民國美術先鋒:》第129頁),毅然抉擇延續她在留日時期所習得的後印象主義技法觀念,義無反顧地擁抱現代主義反抗陳腐、挑戰保守的自由前衛精神。學者倪軍在2006年春寫於《丘堤》後記中的說法,丘堤一生存世的畫作只有28幅,《決瀾社與決瀾社後藝術現象》則指出,其中油畫為20幅,而本次拍賣的《平湖秋月》(Lot 149)據畫家家屬蒐證,確實為丘堤傳世唯一僅存的風景畫,具高度歷史價值,彌足珍貴。 《平湖秋月》可視為丘堤短暫而精彩的藝術生涯中經典力作,畫中重現了早年杭州西湖的秀麗風光,紅瓦的房舍,碧綠的湖水,濃淡交錯有致地打造出「長堤接清波,看水天一色」的清麗韻味,除充分展現了她對於西方後印象派的高度技巧掌握之外,其筆下的風景並同時隱隱飄逸出中國傳統文人畫裡清幽娟秀的氣息(圖1)。甫看此幅作品,丘提的線條與筆觸或許隨性,畫中的色調也看似單純,但若細觀,其中細膩豐富的筆觸變化,微妙捕捉了光影的效果,空氣的質感,澄透地穿梭在青山綠水間如暈染開一般,頗具水墨畫的美感及興味,宛若再現了西湖上迷離銀灰,更可比擬畢沙羅繪畫空間中那一份從平凡中所湛現出沉穏內斂的雋永(圖2)。丘堤對西洋油畫的三度空間與造形的深入研究,使她從東方水墨中的抽象性中走出,以西方現代化派的空間及視點,演繹出獨具東方美的湖畔美景。 在色彩表現上,丘堤以深紅、橘黃與各種綠色和中性色彩環境的對比,揭示了她竭力挖掘色彩中的感情力量。寒暖色系穠纖得衷地交互調襯,讓《平湖秋月》盡顯西湖在六橋三笠之間所充沛孕育著大地的色澤。在技法上,她運用若似印象派圓短且規則並陳的斜向筆觸,生動活潑地乘載著富涵微妙色調變化的筆調,溢散著清新明快的氣質,並投入柔和勻稱的光線,砌造出寧靜致遠的氛圍以及一種超越時空的永恆。 作品中參天的樹幹厚實穩倨在畫面前景,樹枝彎曲伸展到畫面的最頂端,線條轉倏間充滿豐盈的生命力。藝術家在畫面左處以黃色顫動的光點,從天落映在蔭綠的樹葉間,並延伸灑下到畫面角落的地面上,這些銘黃的色塊與黃綠色的色點,柔和隱約地暗示了光線的來源,活化了畫面,令欣賞者的視野自然地由光線的起始而向著更遠處望去。中景湖色則以灰藍色調簡括地略略帶過,雖說丘堤有意識地向西方取材,但略去中景的空間手法,實則也是自古中國山水畫常見的構圖結構,這也正說明了在東西方藝術交流之始,許多相互借鏡融會的觀點。而在遠景的部分,她則以濛濛遠山和模糊的青綠植披,再加幾筆磚紅屋瓦點襯,以西方透視衍生出視覺延伸的遙遠距離感,讓觀者不知不覺也進入了丘堤筆下優雅且浪漫的詩境之中。丘堤的筆觸在寫意中帶有一份纖細柔美的婉約,然而畫面中幾何線性分割巧妙地促成了整體的視覺和諧。前景地面的處理,丘堤大膽地在左下角以斜線切割,涼亭房舍的牆柱與屋頂也不鑿痕跡地被簡約化成單純的三角、菱形與方形等幾何造型,畫面右下方的小橋蜿蜒曲折,以有稜有角的線條構造,配襯著緊鄰遠方房舍的筆直線條,切劃出中景湖面的位置暗示;這樣的思維與技法,不禁讓人緬想起西洋繪畫現代主義大師塞尚意圖以理性手法重新詮釋風景的表現。丘堤在詮釋西湖風景時,她的構圖及造型正如同時常出現在塞尚晚年繪畫中的聖維克托山一般(圖3),以簡化的色塊架構來取代物體的實際形象與細節描繪,利用比例上的不連續、外型的片斷化及色彩成份的分離等技巧,極致理性地重新檢視自然中眼見的風景,進行主觀式的拆解與重組,統御出畫面的協調感。《平湖秋月》傳遞出西湖日夕晨昏嬗遞的美感印象,滿載了沉靜抒情的詩意,並在感性與理性之間築構出一個平衡點,完美盡顯丘堤在上個世紀兼容東西方繪畫美學的藝術成就。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藝術 (日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