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
陳蔭羆
狂草之歌
油彩 畫布
約1970年作
簽名:GEO-CHANN
來源
亞洲 私人收藏
出版
2000年《陳蔭羆 1913-1995》大未來畫廊藝術有限公司 台北 台灣 (圖版,第109頁)

榮譽呈獻

Eric Chang
Eric Chang

查閱狀況報告或聯絡我們查詢更多拍品資料

登入
瀏覽狀況報告

拍品專文

陳蔭羆擅長運用西方抽象派理論,並於作品中融入中國書法之神韻。亞洲二十世紀日間拍賣會上,他奇特的拼貼巧妙結合書法特色,色彩繽紛絢麗,將抽象表現主義的自發性躍然紙上。這次展示的作品彰顯陳蔭羆對色彩的敏銳把握,及縱橫交錯中自有章法的淡定從容,更展現出這位抒情抽象派畫家非凡的藝術修養。這些畫作的書法酣暢淋漓,一氣呵成,化身為解構、重構的視覺語言。作品中的繽紛色彩和閃爍線條交錯重疊,意境深遠,以充滿藝術性的抽象表現形式,重新詮釋了美的內涵。 《無題》(Lot 236)及《海港美景》(Lot 237)乃1940年前期創作,以後印象派手法描寫優美的景色。《香港漁港》(Lot 238)延續了藝術家早期在印象主義和後印象派色彩表現的探索,以活潑跳動的筆調描繪了港灣的秀麗風貌,提供了畫家在抽象繪畫以外的另一種具象詮釋。畫中船隻沿著海岸線停泊,將畫面一分為二。前景是廣闊的水域,為數隻小船所點綴,豐富色澤的斑斕變化與強勁流暢的筆觸轉折營造出一片波光粼粼的景象。遠景為雲霧繚繞的山群與一望無際的天空,片片霞光布散於其中,緅色斜臨,譜出水天一色的燦爛光景。整幅畫面充滿律動,將維港的生氣勃勃表露無遺,展現出畫家利用西方媒材融合中國筆墨趣味於寫實創作的精道。 當抽象表現主義蔚為風行,在1950年代成為美國藝術主流,陳蔭羆也重新思索其藝術創作風格蛻變的下個方向,進而開始探溯祖國深厚的文化泉源。初以黑白兩色為基調,將中國書法的形式與美感,融合西方抽象理論,並逐漸於1960至1970年間,將更多色彩和肌理引介入其抽象創作實驗之中,《中國漁船》(Lot 239)正是此一時期的作品。《狂草之歌》(Lot 240)《變體之歌》(Lot 241) 和《碑之變奏》(Lot 242),藝術家使用古代簡策帛書或碑文器物所搨下的書法拓本作為基底,將紙本撕剪為斷續的文字殘片,拼貼於畫布之上,運用筆墨、水彩、粉彩等多種材質,以書法的筆觸書寫,堆砌出繁複、細膩而豐富的視覺層次。紛呈的色彩以書法性的點、橫、豎、撇、捺奔馳流暢於畫布,並以油彩肌理堆疊出如歷史陳跡般的質地,營造出以風化、斑駁的痕跡所暗示的時間感。陳蔭羆以中國書法神韻及古文明遺跡的美感依歸,透過看似隨機的篩濾與重組過程中,讓文字符號在解構中賦以新義,釋放書法中純粹的美學及力量,構建出獨具個人風格的中國式抽象思維與形式畫風。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藝術 (日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