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TAO (1642-1707)
羅桂祥博士舊藏中國書畫 羅桂祥先生,1910年在梅縣三鄉鎮寨上村出生,10歲時隨母親投奔在馬來西亞仁生堂藥店任職帳房的父親羅進興,1934年在香港大學畢業後,出任余東璇的商務秘書,兩年後更升任香港余東璇有限公司(也就是後來著名的中藥公司余仁生)的經理,同時兼任余的私人法律代理,期間建立良好的商業網絡,為日後創業打好基礎。 羅桂祥於1936年底到上海開會,偶然出席由美國派駐中國的商務參贊雅諾氏的“大豆 — 中國之牛”公開演講,內容介紹大豆營養豐富,其含蛋白質與牛奶一樣高,這次會議影響他往後的一生。羅桂祥返回香港後,目睹同胞在戰後嚴重營養不良,遂萌生“實業救國”的理想。羅桂祥希望能夠為一般家庭提供一種廉價而蛋白質豐富的飲品為國民強身健體,他認為由大豆製成的豆奶,可成為牛奶替代品,因此研製出維他奶,羅博士在1940年創立香港荳品有限公司,即維他奶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的前身,自此,業務發展迅速擴張,成為香港以至亞洲地區最知名品牌之一。 除擁有超卓的商業成就,羅桂祥博士對發揚中國藝術亦不遺餘力。他對中國藝術文化,尤其對宜興紫砂陶藝特別愛好。自五十年代起,他一直致力收集和保存各種茶具。為持續推廣中國茶藝和陶瓷文化,羅博士於1981年慷慨把他的陶瓷茶具藏品悉數捐贈香港市政局。茶具文物館的其中一個展館 — 羅桂祥茶藝館 — 因而以之為命名。 這次的拍品是羅桂祥博士舊藏的部分,已能展示出他的收藏興趣,以及對文化藝術的熱愛及支持。
SHITAO (1642-1707)

清 石濤 松岩瀉瀑 水墨紙本 立軸 一六九二年作

細節
清 石濤 松岩瀉瀑 水墨紙本 立軸 一六九二年作
題識:古人未立法之先,不知古人法何法;古人既立法 之後,便不容今人出古法。千百年來,遂使今人 之不能一出頭地也。師古人之跡,而不師古人之 心,直其不能一出頭地也,冤哉!伯昌先生大吟 壇一咲。清湘元濟苦瓜和尚長安之海潮閣下。 壬申 (1692年) 三月二日。
鈐印:臣僧元濟、清湘石濤
藏印:周鐵衡 (1903-1968):半聾畫藏
著錄:喬迅著《石濤 — 清初中國的繪畫與現代性》, 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社,二零零一年。
中文版由臺北石頭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2008年,第342頁。
來源:紐約佳士得,中國書畫,1986年6月4日,編號62。

註: 《石濤年表》有載:清康熙三十一年 (1692),在燕京。春日,為拱北先生作畫。三月,于海潮寺為伯昌先生作畫,題跋中有 “師古人之跡,而不師古人之心,宜其不能一出頭地也,冤哉!” 石濤認為,今人擬古之法,則古人依誰之法?追朔至更古,總有開創之始,今人如不以開創之心,則難以出頭矣。伸其理論,看石濤畫就不能以傳統眼光封框,此畫怪石如山,逐水如瀑,同樣的線條帶出多樣主體。石濤實在期待觀者以怪澀的方向看待他的畫。
1692年秋天,石濤回到南方,歷時四年的燕京之行到此結束。這數年間所見,皇冑對佛禪之待遇,權貴對藝術之接受,和他原本所想的禮待尊崇,差異甚遠,失望之餘,加上對前途的迷惘,都可在離京前作所此畫中表現出來,泛舟清影,對看矛盾山水,如何定向?
來源
紐約佳士得,中國書畫,1986年6月4日,編號62。
出版
喬迅著《石濤 — 清初中國的繪畫與現代性》, 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社,二零零一年。 中文版由臺北石頭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2008年,第342頁。

榮譽呈獻

Ben Kong
Ben Kong

查閱狀況報告或聯絡我們查詢更多拍品資料

登入
瀏覽狀況報告

拍品專文

《石濤年表》有載:清康熙三十一年 (1692),在燕京。春日,為拱北先生作畫。三月,于海潮寺為伯昌先生作畫,題跋中有 “師古人之跡,而不師古人之心,宜其不能一出頭地也,冤哉!” 石濤認為,今人擬古之法,則古人依誰之法?追朔至更古,總有開創之始,今人如不以開創之心,則難以出頭矣。伸其理論,看石濤畫就不能以傳統眼光封框,此畫怪石如山,逐水如瀑,同樣的線條帶出多樣主體。石濤實在期待觀者以怪澀的方向看待他的畫。 1692年秋天,石濤回到南方,歷時四年的燕京之行到此結束。這數年間所見,皇冑對佛禪之待遇,權貴對藝術之接受,和他原本所想的禮待尊崇,差異甚遠,失望之餘,加上對前途的迷惘,都可在離京前作所此畫中表現出來,泛舟清影,對看矛盾山水,如何定向?

更多來自 中國古代書畫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