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w=1)
.jpg?w=1)
.jpg?w=1)
.jpg?w=1)
羅桂祥博士舊藏中國書畫
羅桂祥先生,1910年在梅縣三鄉鎮寨上村出生,10歲時隨母親投奔在馬來西亞仁生堂藥店任職帳房的父親羅進興,1934年在香港大學畢業後,出任余東璇的商務秘書,兩年後更升任香港余東璇有限公司(也就是後來著名的中藥公司余仁生)的經理,同時兼任余的私人法律代理,期間建立良好的商業網絡,為日後創業打好基礎。
羅桂祥於1936年底到上海開會,偶然出席由美國派駐中國的商務參贊雅諾氏的“大豆 — 中國之牛”公開演講,內容介紹大豆營養豐富,其含蛋白質與牛奶一樣高,這次會議影響他往後的一生。羅桂祥返回香港後,目睹同胞在戰後嚴重營養不良,遂萌生“實業救國”的理想。羅桂祥希望能夠為一般家庭提供一種廉價而蛋白質豐富的飲品為國民強身健體,他認為由大豆製成的豆奶,可成為牛奶替代品,因此研製出維他奶,羅博士在1940年創立香港荳品有限公司,即維他奶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的前身,自此,業務發展迅速擴張,成為香港以至亞洲地區最知名品牌之一。
除擁有超卓的商業成就,羅桂祥博士對發揚中國藝術亦不遺餘力。他對中國藝術文化,尤其對宜興紫砂陶藝特別愛好。自五十年代起,他一直致力收集和保存各種茶具。為持續推廣中國茶藝和陶瓷文化,羅博士於1981年慷慨把他的陶瓷茶具藏品悉數捐贈香港市政局。茶具文物館的其中一個展館 — 羅桂祥茶藝館 — 因而以之為命名。
這次的拍品是羅桂祥博士舊藏的部分,已能展示出他的收藏興趣,以及對文化藝術的熱愛及支持。
HUA YAN (1682-1756)
清 華嵒 閒日韶華 設色紙本 冊頁十二開 一七四五年作
細節
清 華嵒 閒日韶華 設色紙本 冊頁十二開 一七四五年作
題識: 1.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 (無題)
3. 試鼓邱中琴,便有人出幽。
4. 松根坐白日,洗眼看流雲。
5. 來尋秀句溪邊坐,閒看清泉嗽石根。
6. 閒看落葉隨風去,冷奔雲送雨還。
7. 石窟支寒隱,破被蒙頭眠。 終朝不一食,唫響如秋蟬。
8. 書來筆底驚強健,詩去吟邊想步趨。
9. (無題)
10. (無題)
11. 沬漩橋聲下,嘶盤柳影邊。 常聞稟龍性,固與白波便。
12. 小雨涼生犢背春。乙丑 (1745年) 小春新羅山人。
鈐印:秋岳 (十二次)
藏印:香垣審定 (七次)、香垣鑒 (二次)、 燕如心賞 (五次)、仁階心賞 (二次)、 鍾仁階家珍藏、欽州鍾氏、尚名 (二次)、 尚鉊 (二次)、聽雅園藏、兩峯草堂
對頁易大厂 (1874-1941) 題書八則,題跋有鄭午昌 (1894-1952) 及潘飛聲 (1857-1934) ,鈐印共十三方。
著錄:喜龍仁《中國古代繪畫選集》第七冊,紐約, 1973年,第343頁。
來源:紐約蘇富比,中國書畫,1991年5月29日, 封面、編號43。
易大厂(1874-1941),原名廷熹,旋易名孺,號季復,魏齋、韋齋、孺齋、屯公、念公等,皆其別署,廣東鶴山人。書、畫、篆刻、碑版、音韻、文字源流、樂理等,無不精研,為陳蘭甫 (澧) 嫡傳弟子。旁通法文及佛學。歷任暨南大學、國立音樂院等教授,印鑄局技師等。與蕭友梅合作歌曲數十種。設南華書社,創製北碑字模,編印古籍美術圖書,出版華南語業。生平自詡:詞第一,印次之,音韻又次之。詩文詞畫,下筆即成,從不起稿。著作豐富,已出版者,有大厂詞稿、雙清池館詞集、大厂集宋詞聯帖、守愚齋題畫詩詞殘存錄、大厂印譜等。卒年六十八。 — 節錄自《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上海人民美術 出版社,1981年,第520頁。
題識: 1.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 (無題)
3. 試鼓邱中琴,便有人出幽。
4. 松根坐白日,洗眼看流雲。
5. 來尋秀句溪邊坐,閒看清泉嗽石根。
6. 閒看落葉隨風去,冷奔雲送雨還。
7. 石窟支寒隱,破被蒙頭眠。 終朝不一食,唫響如秋蟬。
8. 書來筆底驚強健,詩去吟邊想步趨。
9. (無題)
10. (無題)
11. 沬漩橋聲下,嘶盤柳影邊。 常聞稟龍性,固與白波便。
12. 小雨涼生犢背春。乙丑 (1745年) 小春新羅山人。
鈐印:秋岳 (十二次)
藏印:香垣審定 (七次)、香垣鑒 (二次)、 燕如心賞 (五次)、仁階心賞 (二次)、 鍾仁階家珍藏、欽州鍾氏、尚名 (二次)、 尚鉊 (二次)、聽雅園藏、兩峯草堂
對頁易大厂 (1874-1941) 題書八則,題跋有鄭午昌 (1894-1952) 及潘飛聲 (1857-1934) ,鈐印共十三方。
著錄:喜龍仁《中國古代繪畫選集》第七冊,紐約, 1973年,第343頁。
來源:紐約蘇富比,中國書畫,1991年5月29日, 封面、編號43。
易大厂(1874-1941),原名廷熹,旋易名孺,號季復,魏齋、韋齋、孺齋、屯公、念公等,皆其別署,廣東鶴山人。書、畫、篆刻、碑版、音韻、文字源流、樂理等,無不精研,為陳蘭甫 (澧) 嫡傳弟子。旁通法文及佛學。歷任暨南大學、國立音樂院等教授,印鑄局技師等。與蕭友梅合作歌曲數十種。設南華書社,創製北碑字模,編印古籍美術圖書,出版華南語業。生平自詡:詞第一,印次之,音韻又次之。詩文詞畫,下筆即成,從不起稿。著作豐富,已出版者,有大厂詞稿、雙清池館詞集、大厂集宋詞聯帖、守愚齋題畫詩詞殘存錄、大厂印譜等。卒年六十八。 — 節錄自《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上海人民美術 出版社,1981年,第520頁。
來源
紐約蘇富比,中國書畫,1991年5月29日, 封面、編號43。
出版
喜龍仁《中國古代繪畫選集》第七冊,紐約, 1973年,第343頁。
榮譽呈獻
Ben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