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 NONG (1687-1763)
羅桂祥博士舊藏中國書畫 羅桂祥先生,1910年在梅縣三鄉鎮寨上村出生,10歲時隨母親投奔在馬來西亞仁生堂藥店任職帳房的父親羅進興,1934年在香港大學畢業後,出任余東璇的商務秘書,兩年後更升任香港余東璇有限公司(也就是後來著名的中藥公司余仁生)的經理,同時兼任余的私人法律代理,期間建立良好的商業網絡,為日後創業打好基礎。 羅桂祥於1936年底到上海開會,偶然出席由美國派駐中國的商務參贊雅諾氏的“大豆 — 中國之牛”公開演講,內容介紹大豆營養豐富,其含蛋白質與牛奶一樣高,這次會議影響他往後的一生。羅桂祥返回香港後,目睹同胞在戰後嚴重營養不良,遂萌生“實業救國”的理想。羅桂祥希望能夠為一般家庭提供一種廉價而蛋白質豐富的飲品為國民強身健體,他認為由大豆製成的豆奶,可成為牛奶替代品,因此研製出維他奶,羅博士在1940年創立香港荳品有限公司,即維他奶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的前身,自此,業務發展迅速擴張,成為香港以至亞洲地區最知名品牌之一。 除擁有超卓的商業成就,羅桂祥博士對發揚中國藝術亦不遺餘力。他對中國藝術文化,尤其對宜興紫砂陶藝特別愛好。自五十年代起,他一直致力收集和保存各種茶具。為持續推廣中國茶藝和陶瓷文化,羅博士於1981年慷慨把他的陶瓷茶具藏品悉數捐贈香港市政局。茶具文物館的其中一個展館 — 羅桂祥茶藝館 — 因而以之為命名。 這次的拍品是羅桂祥博士舊藏的部分,已能展示出他的收藏興趣,以及對文化藝術的熱愛及支持。
JIN NONG (1687-1763)

清 金農 漆書甫里先生傳 水墨紙本 立軸

細節
清 金農 漆書甫里先生傳 水墨紙本 立軸
釋文: 有田畸十萬步,有牛不減四十蹏。而田汙下,暑雨一晝夜,則與江通,石田也。先生由是苦飢,嗜茶荈,置小園於顧渚山下,自為書一篇,繼《茶經》、《茶訣》之後。張又新為《水說》,凡七等,其二者“惠山寺石泉”,其三曰“虎邱寺石井”,其六曰“吳淞江”,是三水距先生遠不百里,高僧逸人時往依之。杭郡金農書。
鈐印:金農印信、龍虎丁卯
藏印:鄭應荃 (二十世紀):應荃珍藏、賜荃堂藏
裱邊藏印:徐偉達 (1945生):徐偉達鑑定印
題簽:金冬心字軸
鈐印:鄭應荃:賜荃堂
來源:鄭應荃賜荃堂舊藏。
註: 甫里先生,即唐朝文學家陸龜蒙,字魯望,長洲 (今吳中區) 人,別號江湖散人,曾任湖州、蘇州刺史幕僚,後隱居松江甫里,編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陸龜蒙生於官僚世家,卻終身以農為業,有田數百畝,親自經營茶園,常攜書籍、茶灶、筆床、釣具泛舟往來於太湖。留心農事,對當地農具種類、結構和耕作技術多有研究瞭解,並跟據訪問老農和實際觀察所寫收錄在文集中,對中國農業歷史貢獻良多。
來源
鄭應荃賜荃堂舊藏。

榮譽呈獻

Ben Kong
Ben Kong

查閱狀況報告或聯絡我們查詢更多拍品資料

登入
瀏覽狀況報告

拍品專文

甫里先生,即唐朝文學家陸龜蒙,字魯望,長洲 (今吳中區) 人,別號江湖散人,曾任湖州、蘇州刺史幕僚,後隱居松江甫里,編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陸龜蒙生於官僚世家,卻終身以農為業,有田數百畝,親自經營茶園,常攜書籍、茶灶、筆床、釣具泛舟往來於太湖。留心農事,對當地農具種類、結構和耕作技術多有研究瞭解,並跟據訪問老農和實際觀察所寫收錄在文集中,對中國農業歷史貢獻良多。

更多來自 中國古代書畫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