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RNANDO ZÓBEL (Filipino, 1924-1984)
赫拉爾多.魯埃達私人收藏
無反射的鏡子

費南度‧索維爾

細節
費南度‧索維爾
無反射的鏡子
油彩 畫布
1963年作
簽名:Zóbel
來源
來源 赫拉爾多.魯埃達直接得自藝術家本人

拍品專文

佳士得很榮幸在2013年春季拍賣中呈獻費南度‧索維爾重要作品的私人收藏,是藝術家於亞洲市場首個專拍。此珍藏來自資深收藏家赫拉爾多.魯埃達先生。 1961年作品《阿爾甘達》(Lot 3375)最令人矚目,是畫家整個藝術生涯上的巔峰之作。從藝術歷史的宏觀角度審視,它代表了二十世紀中葉現代視覺藝術的進展,是抽象藝術的一個高峰點。1960年代初期,索維爾的藝術開始融入動作、速度和書法元素。同樣來自此重要收藏的兩幅匠心之作《渦旋》(Lot 3376)和《無反射的鏡子》(Lot 3377)體現了畫家結合光影和姿勢表達形式的嘗試。珍藏中還包括藝術家索維爾特別為魯埃達先生這位認識超過三十多載的好友和藝術伙伴而創作的繪畫。 費南度.索維爾和赫拉爾多.魯埃達-揭示東方情懷的信件 索維爾和魯埃達兩位藝術家於1955年認識,他們兩不僅在文化和藝術上相互交流,惺惺相惜,而且更建立出一段彼此尊重和支持的深厚友誼。 1955年,魯埃達在朋友Isabel Montojo的介紹下認識了她的親戚索維爾。索維爾才華橫溢,在馬尼拉生長,後來移居西班牙和瑞士,曾於哈佛大學修讀歷史和文學。索維爾和魯埃達一見如故,很快便成為好友。索維爾通過魯埃達認識了許多畫家和文化界人士,及後走進了馬德里畫壇。二人共同創立的畫室最初在Velázquez街(1955-1962),後來搬遷到昆卡的Armas(1963-1966)。1966年間,魯埃達在昆卡的San Pedro街買了一棟房子興建畫室。新房子面向喬卡河和胡卡河形成的峽谷,索維爾經常到那裡散步和冥想,這兒的自然景色啟發了他當時的藝術創作。 魯埃達向馬德里畫壇推薦索維爾,後來索維爾也把魯埃達引進馬尼拉畫壇。魯埃達因此有機會參與在Manila Atheneum舉辦的聯展,以及Luz Gallery的拼貼藝術展。拼貼藝術是魯埃達重要的創作媒介。索維爾亦曾在展覽畫冊中提到,拼貼畫對他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其重要性就如素描和速寫對其他畫家的影響一樣深遠。 兩位藝術家也喜歡東方文化,尤其是中國文化,他們收藏東方藝術品;索維爾還學過中國書法,而魯埃達則以書法入畫,這一切足證他們對中國書法的濃厚興趣。1955年至1958年,即使二人身處不同的地方,但仍保持緊密的書信往來,通過索維爾從香港、東京和馬尼拉寫給魯埃達的信函,我們可以進一步體會二人對東方文化的熱情。曾經研究考古學的索維爾,坦言是古代中國瓷器的愛好者,曾定期向香港著名中國古董商訂購不同時代的瓷器。索維爾也在家鄉菲律賓卡拉塔根半島參與當地的古墓考古發掘活動。索維爾於1956年從香港寄給魯埃達的信中寫道: 「我們在卡拉塔根挖掘出來的東西已被確認為重要文物,這讓我雀躍萬分。(...)我就在這兒把拓印在紙上的幾個中國雕刻圖案通過船運寄給你看。雕刻年代上溯周朝,下延宋代。」 兩位藝術家特別喜歡到巴黎、倫敦、羅馬、柏林、香港、京都、東京等城市旅行,特別在京都,他們可欣賞優雅的禪園。 他們親如兄弟般經常一起旅行,最終促成了在昆卡這個讓他們深深着迷的城市裡,建立西班牙抽象藝術博物館。西班牙抽象藝術博物館吸引來自世界各大博物館贊助人和館長的關注,到訪的貴賓必定參觀索維爾和魯埃達的私人收藏。 在赫拉爾多.魯埃達所收藏的索維爾作品中,最令人矚目的莫過於索維爾親自贈予魯埃達的三幅重要繪畫。《阿爾甘達》(1961) 屬於黑色系列。藝術家於98號Velázquez家中畫室贈予魯埃達。魯埃達將這幅畫鑲於古董畫框內,掛在馬德里家中大廳。同年,魯埃達也在馬德里獲贈屬於同一系列創作《渦旋》(1961),並掛在昆卡家中的臥室。《阿爾甘達》和《渦旋》兩幅作品蘊藏着以手勢或姿態的抽象表現意味,洋溢東方抒情的特色。《無反射的鏡子》(1963)則是一首以手勢譜寫的美麗樂章,畫作一直掛在位於馬德里San Nicolás的畫室內。索維爾獻給魯埃達的另外兩幅素描作品《向卡爾致敬的草稿》(1976)、《霞蓋科爾多瓦》(1962)(Lot 3378),魯埃達珍而重之,掛在位於昆卡的臥室內。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藝術 (日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