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G JIUN
This Lot has been sourced from overseas. When au… 顯示更多
龐均

人民的好總理, 日日夜夜為人民

細節
龐均
人民的好總理, 日日夜夜為人民
油彩 畫布
1977年作
簽名:龐均
來源
現藏者於1977年購於北京
展覽
Quebec, Canada, Exhibition of Chinese Paintings, Calligraphy & Art Objects , sponsored by The Chinese Cultural Society of Quebec and The Pointe-Clare Cultural Centre, 26-27 October, 1985.
注意事項
This Lot has been sourced from overseas. When auctioned, such property will remain under “bond” with the applicable import customs duties and taxes being deferred unless and until the property is brought into free circulation in the PRC. Prospective buyers are reminded that after paying for such lots in full and cleared funds, if they wish to import the lots into the PRC, they will be responsible for and will have to pay the applicable import customs duties and taxes. The rates of import customs duty and tax are based on the value of the goods and the relevant customs regulations and classifications in force at the time of import.

拍品專文

1980 年前我一直生活在北京,1954 年自中央美術學院畢業後在北京從事創作二十六年。四十年了,至今還沒有發現當年的幾十幅油畫作品重返繪畫市場,而當年所畫的周恩來這幅作品(1977 年)經歷40 年後於今年首次出現。它來自加拿大,頗感珍貴。畫周恩來卻是一種意外,他的去逝震撼了全國,群眾自發性地把天安門廣場變成白色的花海,作詩悼念,十分感人。單位要求王府井書店也應有所表示,要我們畫周恩來。我認為周恩來雖是國家重要的領袖,也是一位普通人,他同我父親龐熏琹一樣留學於法國巴黎,1949 年後他請我父親吃飯,支持家父創辦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由他批准下達指示。我感恩他對教育和文化的關懷,所以選擇畫他在夜晚平靜地翻閱報章、文件,並在右下角寫有“人民的好總理, 日日夜夜為人民”字樣,以示懷念。 節選自 龐均《我畫周恩來這幅畫》 龐均自幼深受濃厚家學影響,得傳于父母龐熏琹、丘堤夫婦將中國傳統文化積澱在西方繪畫形式中的融合與創造之道。龐均1954 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即進入北京畫院工作,並被指定以風景油畫創作,作品可銷售給在京外籍人士,為國家創收。因此,在文革期間,他是寥寥可數的可以持續繪畫,並不以領袖和革命題材繪畫的藝術家。 龐均對周恩來總理有著深厚感情:周恩來與其父龐熏琹同留學法國,1949 年,龐熏琹受周恩來總理囑託籌建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並得到周總理的大力支持。周總理對美術教育和文化事業的關懷和支持,讓龐均及家人都深深感恩。因此,龐均創作了這幅《人民的好總理,日日夜夜為人民》(Lot 15),也是他唯一以國家領袖為主題的作品。 龐均沒有採用以當時“領袖繪畫”的紅高大標準,而是視周總理以普通人,以一位長者在夜晚平靜的觀閱圖紙的情景角度入畫。作品的基調是龐均特有的“灰色調”:兩鬢灰白的總理,身著青灰的中山裝坐於沙發,背後的全國地圖也同樣以灰紅色成為背景圖。茶几上和桌面上擱置的書籍,圖紙,茶杯顯示著房間的簡樸。大面積光亮白色的運用即是灰色調的補充提亮色,又顯示主人平靜安詳的氣質。另一方面,藝術家坦言,灰調的處理又象徵著周恩來的中庸性格,在那個特殊的時期,以色調為象徵意義的處理方式也是少之又少。 “紅色經典”時期是新中國繪畫史上的一個特殊時期,有著官方的主流標準和形態,但龐均以其特有的色調,將領袖的描述凡人化,並以繪畫象徵人物性格的角度開始人文主義的回歸,在中國藝術史的後續發展的道路上成為先驅探行者__

更多來自 亞洲與西方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