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讀書自貴精勤業,莫默芸窗鐵硯磨   林則徐無愧於己的一生〈安命歌〉
林則徐,「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75年前,他力諫道光帝禁煙:「鴉片流毒於天下⋯⋯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充餉之銀。」他在虎門公開銷毀鴉片,震驚中外。他是世界禁毒先驅,一生力抗西方的侵略、堅持維護中國主權和民族利益,中國清朝後期政治家、思想家、詩人、書法家。
林則徐為學求經世致用之道,一生勤奮務實,清廉愛民,關懷國計民生,具「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氣節,受世人景仰;其才氣橫溢,文筆敏銳,博覽經史,藝術創作和當時的社會人文、政治思潮緊密相繫,其詩作有很高的藝術成就,書法更為時人所重,在翰林間以書法聞名,即使當林則徐從西安到伊犁遠疆時,所書「求題詠者,雖踵接不暇應也。至是始得肆意,遠近爭寶之。伊犁為塞外大都會,不數月縑楮一空。公手跡遍冰天雪海中矣。」
林則徐學書以唐書入手,「或謂學唐書者,專從事於間架分布之間,魏晉風流去之彌遠,能真而不能草,宜碑板而不宜翰禮。此言誠然。然初學臨摹,輒舍唐人矩范,而踖等於鐘、張、羲、獻,是猶未能立而使之疾行,僵臥必矣。」並由林則徐日記中可見其幾乎日日手不離筆,他廣泛吸取各家各體書法,取神諸家,截長補短呈自我面目。林則徐工小楷,然其行書深厚遒健,偉岸端重亦有可觀,據研究,平時林則徐應酬之作多取行楷書風,行草書相對並不多見。於今觀之,其主要成就為行草,他以《集王聖教序》為基調,具晉人精微,並富唐人法度,最能表現自我風貌。其中,又以行草條屏更顯珍稀,未紀年之書法〈安命歌〉四屏,結字嚴謹,舒張勁秀,清新流暢,氣勢貫注,筆力強健,內涵骨力,多處保有著歐陽詢之筆意。落款為晚年所號「退叟」,加以款下鈐白文「臣林則徐字少穆印」、朱文「身行萬里半天下」兩印,後一印作於遣戍新疆,漫遊南疆開荒時,在結合生平考究後,可推測〈安命歌〉書作應作於晚年流放伊犁歸後(1845年底後)。四條屏分別詠「居室」、「衣服」、「田產」、「功名」,此時的林則徐經歷過繁華起落,深感處世立身的「安命」之道,通篇洋溢著士大夫的操守,高風亮節,最後一屏詠功名,更可為林則徐嶔崎磊落、無愧於己的人生寫照;此四屏內容,尤值得世人省思。林則徐書法為世所重,除扎實的書法功底,更因其書如其學,講求經世致用,並深刻地表彰出他高尚的品德,受後世欽佩與愛戴。
                            
                        .jpg?w=1)
.jpg?w=1)
.jpg?w=1)
.jpg?w=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