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八大山人(朱耷)是明宗室後人,是明朝遺民畫家代表人物。國破後曾削髮為僧,後還俗以寫畫為生。概括八大作畫特徵,用筆墨是少、圓、水、白、奇,構圖佈局則是廉、淡、疏、淨。《松鹿圖》,樹幹笞點、糜鹿皮毛、綿密草地,都顯現‘墨點無多淚點多’的筆墨風格,構圖上看,鹿角指向樹丫向上,松枝松針向下,形成一圈,視覺帶回主導的鹿的眼睛,而鹿的身體形態與彎曲樹幹呼應,整幅畫表現自然柔和,看得舒泰。
八大晚年喜畫松、鶴、鹿,展現返樸歸真的童真和延年益壽的願望,表情亦由冷漠孤高漸化成淡然、溫婉,眼神減少嘲弄,沉澱至對人生的領悟,心態接近平和的狀態。此幅未註年份,參考上海博物館藏1700年作《椿鹿圖》、1701年《古松圖》的結構,而落款‘八大山人寫’,是1695年後,從‘八大山人畫’改成‘八大山人寫’,種種資料考據,推斷此畫作於1696至1701年間。
張大千題識上款人禹九,即張嘉鑄,字禹九,張公權、張幼儀之弟,著名上海企業家、外交家。早年與徐志摩、胡適等為新月社的創辦人,任新月書店經理。祖父張銘甫是清朝舉人,曾任四川縣令十年。
張氏伉儷近現代書畫收藏曾於香港佳士得2012年5月29日拍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