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专文
沙耆出生于浙江鄞县沙村,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曾师从徐悲鸿、刘海栗及林风眠。在徐悲鸿的穿针引线下,于1937年远赴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深造。此时的沙耆依然秉承徐悲鸿提倡的写实主义,然而在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下,他的创作风格开始产生变化。其后他以出色成绩赢得了「优秀美术金质奖」的殊荣;亦曾与毕卡索及其他着名的现代主义艺术家同场展出作品,得到当地艺坛的高度评价。
此件作品《无题》(Lot 251)正可反映他在这段时期,欲在写实风格的基础上略带一些印象派和表现主义的痕迹。沙耆拥有扎实的绘画技巧,笔触及线条的勾勒反映儿时学习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基底,花瓣及花梗的描绘极为细腻。
沙耆于1946年返国,由于长期患病而隐居乡林间,三十年来默默地持续创作了超过千件作品。行至八十年代中期,他的用笔愈显率真、色彩也纯朴,《乡村》(Lot 252)描绘了沙耆晚年居住的韩岭村,展现艺术家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达了他对美好人生的嚮往。
每年家中祭祀祖宗,烧香拜佛之时,沙耆总先对着供品画画。在《供品(二)》(Lot 253)中,他选择了以多样色块处理这个题材,绿色笔触填满的空白背景由无数快速的笔法组成,轻盈且极富动感。
除了油画创作,沙耆还不时用彩墨创作一些花卉畜兽。《老虎的盛宴》(Lot 254)中展示出水墨画的神韵,艺术家为了表达内心世界,将过往所学的传统学院技巧及比例标准暂且搁在一旁。老虎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威武勇勐的象徵,而沙耆的生肖亦属虎,令作品富有象徵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