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
劉國松
生命體
水墨 設色 紙本
1969年作
款識:劉國松 一九六九 (右下)
來源
美國 俄勒岡州 私人收藏

登入
瀏覽狀況報告

拍品專文

「……我感覺中國水墨畫缺少活力,為了讓它恢復生命力,就得注入新的養分與血液。」劉國松 劉國松在數十年的藝術鑽研中,開發許多新材料和技法,例如拓墨、撕紙筋及水拓法等代替毛筆來表現出特殊效果。這些實驗性的技巧可見於《生命體》(Lot 275) 的背景部分,並配合前景透過用筆的節奏、韻律及氣勢,使筆意完全融入水墨的表現中。作品嘗試引領觀者投入於筆墨靈韻中,帶來無限想像。 1967年,劉國松自歐美遊學歸國,此後的作品可反映出其觀念與技法上的明顯轉變,如《秋落》(Lot 277)來自中國草書的書寫性格,啟發了他敏銳地賦予筆墨現代的情緒。 《春山》(Lot 109) 以嶄新的手法承繼傳統山水畫的精神,上方粉彩的天空與下方湛藍的流水互相呼應唱和。流水則暗示冬雪已融,春神已經來到。 而《無題》(Lot 112) 則 運用多樣技法,豐富的畫作肌理提升了視覺層次。畫中部份色塊以拼貼方式增加肌紋;劉國松把「剝皮抽筋皴」運用於畫面,將紙筋抽掉之後,墨與絲白的鮮明對比更衝擊著觀者的感官。 除此之外,劉國松還將中國水墨畫中留白的概念延伸,《斷崖》(Lot 274) 中的白色部分時為純粹的抽象性表現, 時而又成為還原感官真實的媒介,使客觀理性的風景頓時化為藝術家主觀感性的呈現。 劉國松《繪畫是一條艱苦的歷程 – 自述與感想》,《藝壇》第13期,第22頁,1969年。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藝術 (日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