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對我來說,作畫這件事的第一重要性,並非『作畫』,而是透過作畫來對自己的人生始源的探討,人生經歷的記錄及感受,和人生展望的發揮。」—蕭勤
1935年出生於上海名門的蕭勤,父親為中國現代音樂之父蕭友梅。1955 年底在臺北創辦中國第一個抽象繪畫團體「東方畫會」。蕭勤於1956年獲西班牙政府獎學金赴歐留學,先後旅居於巴賽隆納、米蘭、紐約、巴黎、倫敦與德國等地進行創作。經歷了童年、青年和晚年屢次痛失親人的不幸,使他開始對禪學、道家思想、宗教以及西方神秘主義等未知世界的進行探討。這是一種通過藝術創作來叩問生命意義的方式。1961年,蕭勤投入道家哲學,在繪畫方面放棄使用油彩,改用水墨、不透明水彩,企圖用流動及固定形式的對照來表現中國特有的空靈空間。
《無題》(Lot 288)、《曲線》(Lot 291)、《無題》(Lot 290)、《移動》(Lot 287)及《覺然》(Lot 289) 創作於1960年代初期。畫面中極簡風格的引入,巧妙地融合了圖形的尖銳和色彩的衝撞,凝練了畫面的矛盾。作品中簡單、緊湊、不對稱的佈局將美的定義昇華,以直接且質樸的表現形式融會東方禪學的意境 。蕭勤把浩瀚無疆的宇宙以簡約色彩、基本幾何圖形表現,隱伏了禪學對宇宙的感悟,參透宇宙萬像皆可化繁為簡的道理,江戶時代禪僧畫家仙厓義梵則把禪學的世界言簡意賅地通過《圓形,三角形,方形》表現(圖1)。這種尋找核心的藝術精神與馬勒維奇的至上主義(或卓絕主義)在本質上產生共嗚。馬勒維奇把繪畫化約為基本圖形的「純粹語言」,畫作既沒有敘事,也不作社會評論,更不受風景畫或靜物畫等任何傳統繪畫的侷限,直截地傳遞出精神內涵。
創作於2000年代初期的《宇宙之演化》系列作品是蕭勤对浩瀚宇宙內在感知的情感外化。在作品《宇宙之演化-8》(Lot 292)中,蕭勤透過看似簡單的同心圓圖式,對稱和諧的構圖與層次循進的相近色系,在有限的畫布平面上營造出無限的宇宙空間,玩轉於虛無之間,探索宇宙之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