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
水墨纸本 立轴十二条屏 一五九一年作
题识:昼锦堂。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
盖士方穷时,困厄闾裡,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奔走骇汗,羞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馀光者,盖亦有年矣。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倖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然则高牙大纛,不足为公荣;桓圭衮冕,不足为公贵。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絃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裡之荣也。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辛卯(1591年)秋日,董其昌书
钤印:大宗伯印、董氏玄宰、玄赏斋
安思远藏印:安思远藏
注意事项
This lot is offered without reserve.

荣誉呈献

Gemma Sudlow
Gemma Sudlow

查阅状况报告或联络我们查询更多拍品资料

登入
浏览状况报告

拍品专文

注:这一套存放在两个日本木盒中的十二个卷轴是安思远先生在日本松山市获得的。此套书法作品可以追溯到1591年,董其昌时年三十六岁,常居在江南一带。作品内容为欧阳修(1007-1072)所作的《昼锦堂》。在这两个木盒中还存放有大量关于一位禅师的日文注释,这位禅师叫隐元隆琦(1592-1673),是此套作品的旧主,亦曾是现福建福州一带万福寺最后的几位主持之一。随着明朝覆灭,隐元禅师于1654年来到日本长崎,以明朝晚期的风格建造了同译为万福寺的寺庙。传说隐元禅师带了这套最初镶嵌在屏风里的书法作品去日本,并保存在了他新建的寺庙里。最终,隐元禅师将这套作品卖给了他的朋友美浓屋孙兵衞殿先生(Mr. Minoya Magobei),随后被其改成了立轴。作品题跋中还包括了那些一直以来不时通过购买或租借的方式力图得到这套卷轴的日本藏家的信件。

更多来自   <div id="_mcePaste" style="position: absolute; left: -10000px; top: 0px; width: 1px; height: 1px; overflow: hidden;">锦瑟华年 - 安思远私人珍藏</div> <div id="_mcePaste" style="position: absolute; left: -10000px; top: 0px; width: 1px; height: 1px; overflow: hidden;">第二部分:中国家具、文玩及书画</div> 锦瑟华年 - 安思远私人珍藏 <br />第二部分:中国家具、文玩及书画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