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
馮國東
帷前仕女
油彩 畫布;及鉛筆 紙本
150 × 150 cm. (59 × 59 in.); &45 × 45 cm. (17 3/4 × 17 3/4 in.) (2)
1979 年作
簽名:馮國東 七九(右下);及 帷前仕女 馮國東(畫背)
出版
2007 年《今日美術》第三期 四川美術出版社(圖版,第 64 頁)
展覽
2005 年 12 月 7 日 「一個掃地工的夢」對比窗 藝廊 北京 中國

拍品專文

我請求:雨— 獻給老馮 ——海子 我請求熄滅 生鐵的光、愛人的光和陽光 我請求下雨 我請求在夜裡死去 我請求在早上你碰見 埋我的人 歲月的塵埃無邊 秋天 我請求:下一場雨 清洗我的骨頭 我的眼睛合上 我請求: 雨 雨是一生的過錯 雨是悲歡離合 1979年2月春節期間,“春潮畫會”在北京中山公園水榭舉辦了“北京新春風景靜物畫展覽”,此展後來被認為是中國打破評選制度和政治意識而自由送畫、結社的先例之一。當時,身為工人的馮國東因頗為前衛的畫風,參加本次展覽而引起當時美術界的關注。1980 年,馮 國東的油畫《自在者》參加北京油畫研究會展覽,引起了轟動。當時《美術》雜誌的編輯栗憲庭找到馮國東,約他寫了一篇闡釋文章。馮國東在名為《一個掃地工的夢》的文章裡,敘述了為了畫畫,生活極度困難,沒有錢買顏料和 畫布,他就用破衣服和床單、被面做畫布……文章發表後引起了廣泛的社會反響,其後輩的文藝先鋒——中國搖滾之父崔健、玩世現實主義代表人物——藝術家方力鈞等人都對其感念頗深。 馮國東早期創作的時期正是中國的非官方畫會、畫展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的時候,如:經歷文革,強調精神獨立於創作真誠的北京“無名畫會”;以追求自由、自我變現、實驗性,以及具有特殊歷史意義的活動和事件著稱的北京“星星畫會”;同時還有上海的“草草社”、“十二人畫展”等。而馮國東參加的則是一個大多由專業畫家、教師組成的“北京油畫研究會”。成員有靳尚誼、袁運生、龐鈞、鐘鳴、權正杯、葉武林、朱乃正、楊燕屏、曹達立、閻振鐸、 汲成、富源、詹建俊、劉秉江等,前文提到的1979 年的北京新春畫展即是該研究會的前身。 創作於1979年的《帷前仕女》十分難得的完整保留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藝術家的素描手稿和原畫。馮國東自述其作品是根據夢境所創作而成,是過去、現在及將來朦 朧模糊的一體。畫中仕女體態婀娜,褒衣薄帶,身著豔麗的朱紅服飾充滿漢唐韻味;大膽的用色頗具原生而蒼勁的力量;配以黑線勾勒,線條堅定有力,富有大篆書體的遒勁。整體的色彩和主題與中國古代的美學一脈相承。《帷前仕女》是一幅自由的創作,它將野獸派豐富的色彩韻律融入現代主義的造型構思,幾何形體與抽象概括的繪畫語言組合成極具個人色彩的畫面,在文革之後的中國藝壇實為難得。同時,藝術家將人潛意識內近乎夢的經驗換化為圖像,帶領觀者闖入畫幅中的異想世界。馮國東畫中的仕女,面容高雅大氣,色彩豔麗的妝容頗具戲劇感,攤手姿勢好像訴說著女子對塵俗的豁達與玩世不恭。藝術家以理想化及幽默的繪畫語言掩蓋生活的苦難,發自內心的創作充滿力量,忠誠的將其一生奉給於藝術創作。

更多來自 亞洲與西方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