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美籍華人視覺藝術家朱沅芷、趙春翔、魏樂唐及陳蔭羆,與同時期在歐洲進行抽象探索的趙無極及朱德群並駕齊驅,他們的作品把握時代藝術脈搏並結合傳統美學加以重新闡釋,同為二十世紀抽象藝術發展的進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海外華人藝術家。
《美國少女肖像》(Lot 579) 創作於1928年,此時朱沅芷正值二十二歲,之前在加利福尼亞藝術學院拜師於奧蒂斯時偏重共色主義,強調色彩如音律般的共存。1926年個人畫展上展露非凡才華為穆哈特王子夫婦賞識,並在其資助下於次年來到巴黎,迅速受到各種前衛畫派的沖擊。此幅肖像受到畢加索分析立體主義時期人像的影響,尤其是現藏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1909年夏所畫《費爾南德頭像》。相較畢加索的大膽分割幾何體及顏色的中和,朱沅芷的少女像構圖含蓄卻用色大膽鮮亮,可謂用色塊的強力組合來重新詮釋立體主義時間空間理論。右下角宛若印刷體的簽名隱喻綜合立體主義,通過文字回歸畫面本身的二維性(圖1)。朱沅芷1928年2月與德裔詩人洛絲結婚,此幅創作於五月的作品有可能為新婚夫人速寫,實屬珍貴。
趙春翔曾師從林風眠,1958年隻身來到紐約,畢生致力於用西方抽象手法創作中國水墨畫, 將西方畫與國畫媒材綜合使用,探討中國傳統哲思中實與虛、正與負、滿與空的關系。六十年代作品《人生大漩渦》(Lot 582) 中引入陰陽符號、同心圓、竹林、滴線,簡潔純化如李奇登斯坦,極具強烈視覺沖擊和炫目躍動感。《紅冠公雞》 (Lot 583) 採用潑墨畫法,而雞冠處則以一抹廣告色壓克力紅畫龍點睛,從而柳暗花明將波普藝術因素引入質樸超逸的水墨畫中。《四海之內皆兄弟姊妹也》 (Lot 476) 為其晚年難得大幅之作,採用大手筆潑墨、暈染結合波洛克的滴畫。
魏樂唐1956年來到美國在波士頓麻省建築學院學習,1957年結識克萊因,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作品為以書如畫顏色交融錯綜的抽象畫法(圖2)。本次拍賣四件拍品 (Lot 571-574) 均創作於六十年代前中期, 小幅中窺見大宇宙混沌。
許漢超1906年出生於夏威夷,在中國長大並學習國畫及書法,四十年代赴巴黎同雷捷學習,之後回到美國投身藝術創作和教育。《無題》 (Lot 575) 中的生物態受到讓 .阿爾普黑白抽象形制的影響(圖3),色彩繽紛又如馬蒂斯晚年的剪裁拼貼,而其用筆的戰勁巧妙則頗有虛穀筆下游魚之意。
另外,此次拍賣呈現二十世紀抽象藝術大師陳蔭羆十二件重要作品,橫跨四十年至七十年長達三十年的藝術生涯,全面展現他遊刃有餘將東方美學哲思融匯西方寫實與抽象的超凡歷程。《中國少女像》(Lot 581) 和《老人畫像》 (Lot 580) 仍有印象派的影子。五十年代開始抽象表現主義成為美國藝術的領軍,陳蔭羆也開始蛻變,將抽象主義與中國山水意境的糅合探索。《正方色塊》(Lot 481) 完全擺脫具象,而《書法 - 白》(Lot 482) 中藝術家將碑文書法拓本撕下,拼貼堆砌到畫布上,再用油彩、水墨、炭筆等多種材質繼續書寫,並通過壓、擦、磨將字形穩而破解,從而形成繁復細膩而豐富的視覺盛宴(圖5)。《中國漁船》(Lot 578) 深受托比(圖4) 和波洛克的影響,同時融入書法元素。《海港》(Lot 478) 和《鳥(紅口)》(Lot 485) 則將透納和 弗裡德里希對自然靈魂性的把握引入中國山水畫意境中(圖6)。陳在藝術生涯晚期創作了一系列以藍色調為主的城市風景圖,《香港人》(Lot 479) 以冷暖兩色調和極具活力的線條描繪香港鬧市熙攘紛擾人充滿生機的景觀。